文学经典纳入高考范围会怎样|00后说

2017年03月02日 16:36:4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韩旭

  (作者韩旭,99年生,扬州市高中三年级学生;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舍曾经打趣考试:“考而不死是为神。”在老舍散文当中,这篇当属学生最爱之一,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考试的惧怕与厌恶。倘若将文学经典与考试挂钩,会不会适得其反,将推广经典的一番美意付诸东流呢?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依我之见,这也是万般无奈之下的最佳选择。

  文学经典之魅力,早有公论,不必多言。大浪淘沙之下,必然只留真金。只可惜当下,学生后有数理化虎豹相逐,前有流行文学良莠不齐引诱,纵使真金灼灼也难以夺人眼球。在多年学习过程中,我早已看过太多人虽仰慕某某名著久矣却未尝一览。在此大环境之下,经典若想得到学生的关注,进入年轻人的精神世界,非得靠考试不可。

  然而每每及此,必有诸多人士扬言反对,无非两点:一是考试过于功利化,二是加重学业负担。诚然,古代科举自八股取士,从此正统只余四书五经,其余皆入杂流。然而现在的《考试说明》跟“四书五经”不也很类似吗?任何考试一旦限定范围,其结果与科举考试便有相似之处,再不添加些经典名著,岂不从此与之绝缘?其次,增加文学经典考察项目虽有加重课业之嫌,改为其它,不仍是如此吗?反倒是经典文学,读起来还有些闲暇自娱之感,不知优于字音字形等多少。与其说是有人反对添加经典名著,不如说添加任何内容,总有人嫌多怕重,总会反对。

  其实细细想来,这种无奈与担忧,仍然源于对于以往考试手段及学生自觉程度的不信任。在学生看来,任何知识一旦考试便会变味。因为高考要避开大量模拟试题,选择范围只会越来越窄,最终难免归于细节处的穷究,未免少了几分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本意。而于教育工作者,考试有着学习指导性作用,更能督促学生自觉学习,使学生免于一问三不知。其中真味,也只有当局者冷暖自知,双方各执一辞,实在是难以调和众口。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仅凭我片刻思索,自然不敢妄下评判。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下,这种考试手段自然无可厚非,但为了达成双赢、调节平衡,还得看《考试说明》后的高考试题方可见真章。如何以合适的题目考察,又如何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当然还得看专家意见。但能有重视经典之心,便已很可贵了。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