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被焚,一地余烬中的法律考量|荔枝时评

2017年02月27日 18:01:5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火势起码有一米那么高,没想到是在焚烧共享单车,这种行径实在太恶劣了!”26日,成都某停车场内约10余辆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被烧毁,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残骸”现场。相关运营方希望广大市民提供线索,帮助企业和整个行业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从加锁、扎胎、划破二维码,到被焚烧成一地余烬,有人得出国民素质低劣配不上共享时代的结论,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正在遭遇灭顶之灾,行将就木快完蛋了,这种观点未免悲观。

  日前,新华每日电讯推出名为《被夸大与炒作的“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深度调查,根据北上广深的推广经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和单车投放力度的加大,破坏现象会逐步减少;所谓共享单车乱象,不排除个别自媒体为追求“10万+”的阅读数据,把全国极端情况集中列在一起,甚至夸张处理。

  何况,共享单车规模与用户量极大,仅摩拜单车周活跃用户量就接近600万,登陆成都短短100天车辆规模已突破10万辆,这种情况下偶有一些车辆被毁,其实也不算太可怕。运营方当初也一定考虑到单车上街可能出现的损毁情况,并将其归入“沉没成本”。

  当然,问题再少也是问题。关于共享单车运营中出现的各种乱象,既不该回避问题,也不该掩盖事实。共享单车之所以遭受伤害,根本在于伤害者违法成本过低,甚至零成本。

  不久前有个案例,火箭军总医院的两名女护士因给“小黄车”上锁,以触犯盗窃罪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但这起案件的看点并不在于两人被拘,而在于两人怎么被拘。事情是这样:最近北京市公安局开展内部专项行动,专门打击私自给共享单车上锁的行为。民警看到“小黄车”被锁后便蹲守,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小黄车”,就被在附近的民警抓个正着。

  扫街、蹲守、逮个正着,看似是个笨方法,却很是见效。但考虑到共享单车被锁的现象可谓常见,以目前的警力配备看,要求民警放下手中公务都跑到大街上查看共享单车有没有被毁,既不现实,更没有必要。一来,尽管共享单车是带有公共属性的准公共产品,但以营利为目的的运营方不可放逐自身职责;二来,警力有更重要的使用场所,如果为了有效治理单车被毁,就大幅度增加警力,恐怕会加大纳税人的负担。

  相对配备警力查询违法行为,遏制单车被毁,更有效的办法是激活公众的公民责任。单车有没有被毁,广大用户看得一清二楚,那些吃瓜路人也能看个明白。鼓励路人举报,并由运营方提供一定奖金,势必会有更多人举报乃至直接监督,单车的命运就会大有改观。除了提供奖金,运营方还可以从技术上保护好单车,比如加装车辆定位系统、开发智能锁。

  有网友建议从健全法律上保护共享单车,其实,现行的法律已经够用,关键是如何激活。比如私藏单车已符合盗窃罪的犯罪定性,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去年就对一起单车私藏案件作出判决,判处当事人私藏行为构成盗窃罪。如果相关责任人的破坏行为触犯刑律,还可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依法追究其刑责。不独他人,单车使用人如果使用期间不能确保承租车完好无损,也涉嫌违反《物权法》等法律,应修复或者赔偿,最起码也应受到处罚。简言之,用法律约束毁车行为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发现并找到毁车人。

  只有防惩结合,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共享单车才能走得更远,相应的社会治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