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推出资格资质去行政化、“一证一号”、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四项机制”等一批原创性改革,为全国面上改革推进趟出新路,中央和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昔日的“经济洼地”宿迁,正在蜕变为“改革高地”。
在一个城市出现一项原创性改革并不奇怪,但宿迁在短暂的四年时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实属不易。宿迁的改革为何“含金量”这么高?
近年来,宿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发展取向、民生指向,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变为议题,从解决一个个议题入手推动改革进程,以先行先试增创竞争优势,以创新突破赢得发展先机,拿出更大的智慧、勇气和坚持,让改革创新真正成为宿迁人的追求和习惯。
快人一步率先改的勇气
——不一样的决心,不一样的力度
宿迁不临江不靠海,且建市较晚,发展靠什么?必须靠人,靠改革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
正是基于这份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要领域,以“减权去利便利化”为主要要求,持续推动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加快释放。
2月7日上午,在宿迁市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代办人员曹玉坤领到了崭新的营业执照及一张电子营业执照。“2个工作日就办好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快!”曹玉坤说,2月3日下午,她帮助客户在网上申报企业名称、填写资料,网站自动生成表格后,她又打印出来交到政务服务中心,随后就是静待拿证了。
如今,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水到渠成,但当初推进之时却是壮士断腕、态度坚决。
“在改革初期,非利益相关方主导改革实施,从源头上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彻底性。”宿迁工商局局长耿静波介绍,市里成立了包括纪委监察、编办、法制办、工商局、政府办等在内的第三方改革班组,主导改革实施。对一些利益相关方不愿放弃利益而又必须改革的事项,分别采取赎买收权、暂停行权、争取授权等方式让利益相关方支持改革,实现增量式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不一样的决心,不一样的力度,赢得了快人一步的先机。早在2013年初,宿迁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比全国提前近一年开展先照后证、并联审批、“四证(照)一体”、“一证一号”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创业热情。
一步早,步步早。宿迁还率先开展了网络经营主体工商登记,全国首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在宿核发;开展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签订了全国首例水气热交易合同;去年9月,又正式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对实木地板、大米等部分工业类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
改革走得早、走得远,离群众、企业满意也越近。去年,宿迁全市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新登记私营企业17004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1121户,分别增长12.16%和17.12%。
减权去利彻底改的智慧
——简单一点,更好一点
“在宿迁一年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行业内都知道,办理大冰箱的生产许可证惯例是9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在宿迁3个月就拿到了,完全出乎我们意料。”江苏双鹿电器有限公司总裁金鑫高兴地说。
在改革之初,宿迁便把“减权”作为首要突破,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及社会事务的过度管制,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据悉,自去年9月正式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以来,宿迁已受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107件,其中暂停行使类34件、先证后核类4件、暂时保留类69件。调查显示,已办理的企业对改革满意度达100%。
活力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对于政府来说,服务企业追求的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巡更精神”。宿迁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店小二”,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下决心扩大改革的受益面,丰富改革内涵。
以商事登记注册制度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全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由最初的199项压减至37项(基本为省级以上权限),成为全国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最少的地区之一,企业在宿迁注册登记基本不需要前置审批。
另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2016年,宿迁市便民方舟行政审批办件同比下降47.9%,公共服务办件同比增长12.5%;一般性企业设立等待时间由过去1个多月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综合纯审批时限由102个工作日压缩至40个工作日,非政府类投资项目综合纯审批时限由92个工作日压缩至32个工作日。
政府部门带头减权,显性的条条框框被逐一打破,但隐性的鸿沟天堑却依然制约着市场的活力。对此,宿迁更加关注一些隐性的、异化的资格资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权力扩张事项和组织,通过层层剥茧、步步深入,从根本上阻止权力不当运行,确保改得彻底、不留尾巴,彻底斩断权力背后的利益链条,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环环相扣系统改的坚持
——宿迁的最大机会在改革,一定在改革
“我文化程度不高,就寻思着学门技能,现在有了催乳师证,收入就有保障了!”几天前,徐慧顺利通过宿迁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举办的培训和资格鉴定考试,从协会领到了催乳师证。
在过去,资格资质考试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经营活动,但政府部门“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宽”,设置了过多行政壁垒和管控事项,抬高了就业、创业的门槛。
为此,2014年,宿迁启动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提出“三步走”:首先,全面放开培训,所有的培训一律与行政机关脱离;其次,下放考试项目,将政府保留的项目全部从各行政机关剥离出来;再次,放开发证,把水平评价类的证书交给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实训、发证。宿迁市考试鉴定中心改革以来,已组织各类培训考试鉴定1019场次,30.9万人次。
宿迁的改革工作,稳步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在启动改革之初就有一个系统思考、系统设计的环节。为了保障改革成效,该市制定了改革导则,所有改革都有配套文件,实现了全程监管。此外,改革小组有法制办工作人员、监察工作人员,必要时还邀请了专业人员加入,确保改革不违法,保证改革的每一步都“走正步”。
宿迁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项改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围绕“放、退、接、管”四个环节的有机整体。“放”,即减少各类审批事项,还权于市场;“退”,即全面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离,割断利益链条;“接”,即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管”,即建立相关监管联动平台,加快社会信用建设,积极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放活市场“无形之手”,打破市场垄断,宿迁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入手,破解了能源领域内长久的定价权。据了解,自实施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以来,共为参与改革的104家水电气热用户企业减少费用7059万元,居民、企业用水价格分别由全省第二位、第五位下降至第十位、第十三位,工业用气用水价格降至全省最低;大幅削减涉企收费项目,对新办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免收20项行政事业收费、5项政府基金,免收23项经营服务性收费,市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原来的44项调整为27项,其中涉及工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仅保留11项,目前全省最少;推进垄断性服务收费改革,垄断性服务项目由65项降至28项,每年至少为企业减负2200万元,一次性为居民减负共约1.39亿元。
砍去政府“闲不住的手”,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接下放的权力呢?社会组织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以美容美发行业为例,改革后,由市一级认定的美容美发资格资质认证全部下放到了行业协会。
宿迁还围绕社会协同治理,全面推行“五放五减十鼓励”改革办法,推动社会组织自主办会、独立运作,全市登记社会组织5741个,较改革前增长超过一倍。
在审批事项取消下放转移后,部门相应的指导和监管的职能在增强。围绕事中事后监管,宿迁建立“五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搭建集“并联审批”“联动监管”于一体的证照联动监管平台,推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推行“双随机”监管,变过去人盯人监管模式为信息化系统监管。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宿迁逐步收回政府“闲不住的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培育社会“自治之手”,让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归位、三方得利,形成了“放、退、接、管”无缝衔接的“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的改革闭环。
“宿迁的最大机会在改革,一定在改革。”宿迁改革的决策者和推动者坚信不疑、久久为功,通过推行一系列锐意改革的有力举措,不断提升改革“含金量”,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营造了良好的“小气候”。
去年,宿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亿元、增长9.1%,位居全国地级市百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1亿元、同口径增长10.3%,位列全国70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9.58亿元、增长12%。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9项增幅位居全省前三。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