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韩寒才是无厘头电影的接班人|荔枝娱评

2017年02月02日 12:02:5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戏剧导演;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我们不谈人品,只聊电影。

  2014年看了《后会无期》后,我给了两星,现在觉得自己可能给高了。因为除了一首《平凡之路》,我既想不起故事也想不起段子,甚至连主演是谁也没了印象。《后会无期》的豆瓣评分最后定格在7.1分。相比于处女作,韩寒的新作《乘风破浪》还是有进步了,至少镜头流畅了很多,人物也开始有了性格,但目前电影的豆瓣评分稳定在6.9。不怪大家都说当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因为情怀确实比技术好卖。

  对我来说,《乘风破浪》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电影。尽管故事内核严重缺乏原创性,尽管到处都弥漫着基于性别刻板印象而对女性产生的污名化想象,但我仍然要把它与其他纯属捞钱的国产电影区别对待。因为归根结底,这毕竟是一部有爱的电影——导演对于自己的作品是有爱的。

  韩寒热爱赛车,也像热爱赛车一样热爱着给予他一切的90年代。90年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只有山清水秀和小平房;90年代还有录像厅和香港电影,有小镇青年臆想出来的乌托邦;90年代打架很帅,赛车很酷,一个新概念作文就可以把标榜特立独行的高中生捧为全国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那个时候韩寒既不是女权靶子也不是国民岳父,他是被90年代惯坏了的小男孩,所以他不想长大。《乘风破浪》是韩寒献给自己和属于他的90年代的,90年代就是韩寒心底完美无缺的张素贞。韩寒用心在讲他热爱的90年代,从而激发了同龄群体回归母体的本能冲动。

  《乘风破浪》值得夸赞的一点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韩寒是热爱电影的。从故事架构到镜头设计再到视觉风格,电影都体现出一种“电影迷弟”的处理方法——尽管没有章法,但是很有想法。无论是主观视角展示赛车行驶的画面,还是让徐太浪直视镜头与观众直接对话,都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拍摄方法。濒死的徐太浪回顾自己一生的段落,全主观视角拍摄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游戏感;徐太浪和徐正太一起飙车、一起复仇的段落,几个很难拍的长镜头被以紧凑的剪辑组合在一起,隐约间竟又让电影有了凌厉之感;更别提在摇镜头中出现的两位“吃瓜大爷”,为这部20年段子集锦似的电影增添了一抹冷幽默。

  故事逻辑虽不通畅,人物欲求虽不明确,但是却可以靠讲段子、抖机灵、炒冷饭、黄笑话让观众觉得整个电影没有那么“难以下咽”,偶尔还能眼前一亮,这样的风格总让我想起巅峰时代的周星驰。但星爷变了,他从无厘头的人物关怀开始向邪典电影转向,此时的韩寒让我们看到了无厘头电影后继有人的可能性。

  像黄金时代的无厘头电影一样,《乘风破浪》充满了对小人物的人文关怀,韩寒对他的人物非常热爱,并且终于塑造出了几个让人可以记得住的小人物,虽然这种热爱仅仅集中在男性身上;但像很多无厘头电影一样,《乘风破浪》的核心问题在于缺少核心价值。原创性的缺乏使这部电影在主题思想上呈现中空状态,说得最多的还是老套的兄弟情义。至于父子关系,最多也就是在“想象性解决”上浅尝辄止。说到底,这部电影跟世纪之交没什么关系,跟代际和解也没什么关系,无论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徐正太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徐太浪,都是韩寒自己,他只是想让20年前的自己夸夸现在的自己,再让现在的自己夸夸20年前的自己,仅此而已,所以如果有钱有闲想消遣,抱着看春晚小品的心态看看就行,千万别提什么情怀。

  都说一旦开始怀旧,人就老了。韩寒从被控抄袭就气得跳脚的愤青变成挺着腰杆“致敬经典”的圆滑中年人,这算成长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