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一个正在脱贫路上的西藏乡村新年

2017年01月30日 10:21:48 | 来源:新华社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越来越香的“九种滋味”

  一个正在脱贫路上的西藏乡村新年

  牛肉、羊肉、萝卜、油菜叶、人参果、奶渣、糌粑、盐、面疙瘩,煮在一口锅里,这“九种滋味”的“古突”(藏族的年夜饭)随着热腾腾的蒸汽,在西藏农家的餐厅里弥久不散。

  27日凌晨,夜色茫茫,西藏雅鲁藏布江畔的郭加村,仍旧沉浸在除旧迎新的爆竹声里。忙碌了一天的旺珍,收拾好碗碗碟碟,坐在客厅里,喝着青稞酒,终于闲了下来。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郭加村距离市区50多公里,是一个扶贫搬迁村,全村57户、293口人。2003年,日喀则定结县6个最贫困村的村民,从300公里外搬迁到此,至今已在这里度过了14个新年。

  今年,春节恰逢西藏农家新年。从藏历十一月二十九开始,日喀则市部分农业县区的藏族群众就开始过年了。二十九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古突”,就像汉族群众春节除夕晚上吃饺子和年夜饭一样。

  “现在过年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家家户户都能杀十几只羊”。旺珍当村党支部书记3年了。为了这个新年,旺珍准备得很丰盛,“开开心心过个年,往后就要努努力力奔小康。”她说。

  旺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19岁时,靠着卖三双胶鞋的钱,赚到了做生意的“第一桶金”。如今,她通过组织四邻八乡的村民参加工程建设,成为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还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虽然是女人,但绝不能输给男人,一定要争气。”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藏族老党员,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好强的基因。

  搬迁让村民们摆脱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如何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永远摘掉“穷帽子”,却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近年来,西藏上马多个重大工程项目,日喀则市作为第二大城市,也迎来了基础设施升级的契机,机场、铁路、高速路、光伏电站、小城镇建设等,让郭加村祖祖辈辈靠农业生活的村民,享受到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红利。

  生活越来越好,年味也越来越浓,“古突”也越来越香。旺珍一家围坐一起,享用“古突”的时候,欢声笑语不停。

  “古突”里除了有九种食材外,还会像在饺子里包硬币一样,特别是9种“馅儿”:羊毛、炭、盐、豌豆、纸、糌粑、奶渣、石头、辣椒,分别寓意吃到这些馅儿的人的性格和来年的运气。简单的“古突”趣味,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也体现了藏族群众朴素的善恶观。

  “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每个人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旺珍说,现在的好日子,是上辈人想都想不到的,一定要珍惜幸福生活。

  2016年精准扶贫实施后,全村21户贫困户中14户脱贫,其余的也将在今年摆脱贫困。村民格桑在旺珍组织的施工队打工不到一年,挣了59550元,靠这笔收入不仅脱了贫,还添置了不少年货。

  “昨天刚给在施工队里务工的村民们发了80多万元的工资。”旺珍拿出手机,翻出一条条工程款到账的短信给记者看,“这是几天前打过来的,7位数,800多万!”“等乡亲们过完年,初八还要发工资,有500多万。”在灯光的映照下,她的高原红更红了。

  虽然在旺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富了起来,但是她仍觉得离理想的生活还有差距。谈起新的一年要干的事,这位在西藏屈指可数的藏族女党支部书记说:“买装载机,建民族手工艺工厂、建材厂、温室,发展奶牛养殖业,开公司……”

  夜已深,但旺珍家客厅的铁炉子里火苗越烧越旺,窗外响起爆竹声,刚吃完的“古突”香气还未散去……(记者 白少波 刘东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