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抗战”进入教材,体现历史观的进步|荔枝时评

2017年01月11日 16:49:53 | 来源:荔枝时评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于立生

  (作者于立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11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回应: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之说本非新见。譬如早在1995年即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金克木就指出:追本溯源,大战的开始并不是1941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不是19416月德国袭击苏联,又不是19399月德国进攻波兰引起英、法对德宣战,实际上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的1931年沈阳的一八1932年上海的二八’……”(《我的偷袭》),亦即整个二战史的起始时间都要上推到一个时间节点:1931918日。一种原处边缘的史学观点渐居主流,并进入国民教育基础教材的背后,所反映的是随着时代演进而带来的历史观的进步更新。

  我们原所接受的教育是八年抗战之说,确切而言,指的全面抗战。这源自193777日,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原西北军系的第29军即宋哲元部奋起抗击;同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号令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直迄19459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但是,我国军民的整个抗战史,却要上溯至1931一八1931918日晚,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随后侵占东三省。其间及此后,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既有马占山、黄显声等东北军爱国将领领导下的抗战,也有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等共产党籍爱国将领领导下的东北抗联的长期抗战;而在华东,1932年,则有蒋光鼐、蔡廷锴等粤系爱国将领领导下的第19路军二八淞沪抗战,中央军第5军即张治中部也介入其中,日军司令官、陆军大将白川义则在沪被爱国民众王亚樵、韩国义士尹奉吉等策划刺死;在华北,1933年,先后有原西北军系的宋哲元、张自忠、东北军王以哲、何柱国、中央军关麟征、徐庭瑶等爱国将领投身其中的长城抗战,以及原西北军系的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领领导的察哈尔抗战……不一而足,军民抗战,绵续不绝。 

  史学研究的宗旨是求真,尊重事实是首要原则,十四年抗战之说,首先体现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而在十四年抗战进入国民教育基础教材的背后,更体现了历史观的进步。如果国民政府号令下的抗战才算抗战,那么,抗战史自然得从1937年写起;而要是把爱国民众的抗战、非国民政府号令下的爱国军队的抗战,也承认是抗战,那么,我们的抗战史,就必须从1931一八算起。抵御外侮,抗击侵略,不单是政党、政府之事;明清之际大史家顾炎武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外侮、抗击侵略是超越于政党及政府利益之上的全民族、全国家之事。把八年抗战严格界定为全面抗战,那么,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也全无矛盾,只是各有意涵,十四年抗战之说更为全面和细化。  

   “十四年抗战的进入国民教育基础教材,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全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从1931一八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号令全面抗战这一阶段,爱国军民或自发、或奉命,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行为的认可和致敬!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