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完成了苏州首例清醒开颅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开颅后还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和医生进行对话。
19岁女孩手术中保持清醒并和医生对话
□记者张甜甜 苏报通讯员范嵘
此前一条来自外媒的新闻曾引发关注。一名歌剧演员患上脑肿瘤,需要做开颅手术,为了防止手术破坏他控制唱歌的脑神经,主刀医生建议他做清醒开颅。于是这位歌剧演员便在开颅手术时演唱了舒伯特的《冬之旅·晚安》,在探测与唱歌相关的脑部区域时发生走音,手术医生经过调整保留了这个区域的脑组织,肿瘤切除后他重新走上了舞台。
近日,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完成了苏州首例清醒开颅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开颅后还保持着清醒的意识和医生进行对话。
手术台上患者“脑洞大开”,还能看图说话和医生聊天
19岁女孩小陈3个月前突发癫痫,后反复发作,就诊发现左侧额颞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肿瘤,靠近语言功能区和管头面部肌肉的运动区。父母带着小陈来到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就诊,通过核磁共振等检查、多学科会诊讨论,为尽最大可能保住小陈的语言功能,神外专家决定在清醒开颅状态下为小陈切除肿瘤。
10月14日上午,小陈被推进手术室,该院麻醉科专家李健、神经外科专家黄煜伦等医护人员围到了小陈身旁,一边安抚她的紧张情绪,一边为她进行了特殊的麻醉,小陈很快昏然睡去。开颅手术开始后,脑组织暴露出来,手术进行了约1小时后,麻醉医生通过调整麻醉用量让小陈逐渐清醒过来。随着逐步减少麻醉镇静药的剂量,小陈的脸部肌肉开始松弛,出现唤醒前的征兆,医生接连喊她几次名字,她就醒过来了。
神奇的情景出现了——“脑洞大开”的小陈躺在手术台上保持清醒长达两个小时,不仅能准确地看图说话,还能和医生聊天。小陈回忆,醒来后看到了不少穿着手术服的医生,医生还给她看图片让她辨认图片中的物体,“医生叫我把手握成拳状、再慢慢张开,再动一下脚。医生还叫我唱首歌,我说不好意思唱。”医生问小陈:“可以数数吗?”小陈就开始数起来:“1、2、3、4、5……”医生让她“声音再大点”,小陈就听话地提高了分贝。
就在小陈和麻醉医生对话时,医生正在用双极电凝刺激小陈的大脑皮层,仔细定位肿瘤的确切位置。在探测出小陈的功能区后,黄煜伦医生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边界,将肿瘤全部切除,同时保护了功能皮层脑组织。术后,小陈手脚运动正常,通过康复说话也已恢复正常。
边聊边问把肿瘤切干净,患者清醒帮医生定位“禁区”
通常切除脑肿瘤都是全身麻醉,为什么小陈的这个手术要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呢?苏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中教授告诉记者,常规的脑肿瘤切除术确实都采用全身麻醉,这样患者在手术中完全没有知觉,术中医生只能凭经验判断是否损伤了语言区和运动区,“中国人的语言区不同于西方人的语言区,小陈这个脑瘤长的位置非常不巧,几乎与管理大脑的语言功能中枢缠在一起。”通俗地说,就是如果切多了不慎切到语言运动区,小陈可能终身不能讲话;切少了,肿瘤切不干净,后续的康复治疗也有很大的危险。
“只有在患者清醒的时候,采用电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确地找到语言运动功能区域,手术才能绕开这个区域,精确切除肿瘤。”医生们根据小陈的语言反应,快速判断切除部位是否影响到功能区:“患者说话突然迟疑、数不了数或者不认图,就说明这个点是功能区,要避开。这样一边问一边做手术,花了2个小时,在保持小陈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把紧贴功能区的肿瘤完整切除。”王中说,在清醒开颅术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医生通过和患者的交流探测出大脑内哪些部位是“禁区”,这样就能防止在切除肿瘤时误切这些重要功能区,也能避免手术后瘫痪、失语的不良后果。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