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江苏:点彩勾粉墨 笔蘸财富来

2016年11月19日 14:52:10 |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几十道工序、几百遍揉搓,他为何执着于勾勒粉墨脸谱?他制作的钟馗花脸为什么能印到公交卡上,传统艺术如何打动现代顾客?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出自歌曲《说唱脸谱》,唱的是国粹京剧里不同脸谱的独特韵味。而在南京,有一位非遗传承人颜蕾,出身梨园世家,凭着对戏剧脸谱的热爱,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创业之路。

  这位威风凛凛的大花脸,就是颜蕾的父亲颜少奎,戴上大官帽、挂起长髯、披上皂底金丝盘龙袍,十分器宇轩昂。脸谱,原来是戏曲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谱式,京剧脸谱有多种谱式,常用于净角、丑角,以丰富想象和夸张造型,突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颜蕾把这些脸谱绘制在泥胚、葫芦,花瓶、茶具或者瓷盘、折扇上,顿时就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南京朝天宫一进殿的东朝房,是颜蕾作品的销售兼展览大厅,他的“粉墨画三国”脸谱艺术展,正在这里举办。绘制脸谱的不同颜色,都被赋予了各自的寓意,所谓“红蓝别善恶,黑白显忠奸”。

  传统脸谱的制作一般分为揉泥、打泥、成模、绘画几个步骤,所用的泥可不是一般的泥,而是成色质地较好的胶泥。颜蕾说,泥胚首先有20几道工序,把胶泥泡在水里面,一层层过滤,到了最后细腻的程度堪比化妆品。

  泥胚拿出后放在一边阴干,之后就可以在上面绘画、穿须、做盔了。这样子做出来的脸谱十分牢固,保存几十年都不褪色不变形。

  这种表现形式,在去年十月颜蕾设计的“脸谱style”公交IC卡上,得到了充分展现,这是目前江苏省内发行的唯一由非遗传承人作品为主题的公交卡。纹样中的脸谱结合了水墨印染的胡须,凸显出形象的霸气和特殊的内涵。

  虽然有家世渊源,但颜蕾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志走上脸谱艺术创业道路的,父亲的脸谱世界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但把它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产品,颜蕾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

  父亲是唱花脸的京剧演员,从小耳濡目染的颜蕾,可谓是世家出身,可他报考戏曲学校却没成功,转而学了工艺美术。

  毕业后颜蕾做过验光师、销售、培训,辗转三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到老字号的工艺美术专营商店销售自己的脸谱产品,这里曾是老南京心目中的“艺术殿堂”,客户以外国友人为主。作为国粹的脸谱,却并不为多数外国人理解,他的作品也遭遇了滞销。

  他开始求变,并设计出一种变形脸谱,来迎合西方的审美观,可还是屡屡失败。几年历练,教会了他很多,他决定从市场的角度,从受众的角度不断创新设计。

  最开始,他的葫芦脸谱售价只有30块钱,随着技艺的提高和形式的创新,价格慢慢提高到200元、500元,直到现在的1000多元。宝葫芦、餐具、服饰等一批受到欢迎的脸谱作品面世后,颜蕾有了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一次跟菲律宾国立大学艺术系教授的交流,让颜蕾开始想开创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颜蕾回忆道,当时这位外国的教授说,看到这样的脸谱作品,就感觉到了中国文化的魂魄。

  时机成熟,颜蕾选择单干,并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地址就选在游客密集的总统府内,直面大众市场的检验。他从脸谱的包装、表现形式、脸谱故事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如今小店稳步经营,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也为他下一步的转型打下了基础。

  在脸谱艺术的创业路上,颜蕾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是父辈的简单复制,在他看来,模式化的传统艺术,如果不能提炼创新,很容易曲高和寡、渐渐没落,那么,颜蕾又想出了什么样的新点子呢?

  随着这几年“文创”成为一个热点,颜蕾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老祖宗的东西,结合当下的时代和用品,一定可以重新焕发生机。茶具、头饰、纽扣、景泰蓝等各类用品都可以开发,作为脸谱的载体。他还逐步把一些抽象艺术和油画技巧融合到脸谱中,绘制出不少创新产品,这对“变形脸谱”彩盘,分别命名为龙、凤,初看时乱花飞度,难以理解,仔细辨认,却发现既像舞台上张扬威风的花脸,又像飞翔灵动的吉祥龙凤,非常奇妙。

  今年7月,他还被贵州省福泉市聘为文化顾问,为当地旅游节设计了志愿者服装和专用纪念品。此外,颜蕾还一直坚持给南京各大中小学传授脸谱技艺,希望用一己之力,为这门传统艺术的继承传扬作一点贡献。他在朝天宫的展厅,也是一个脸谱艺术馆,展出了京剧服饰和脸谱制作过程,不定期举办培训课。

  创业导师表示,非遗项目创业,往往精于技艺,而疏于市场,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就是文化内涵的提炼,跟当代人能有连接。颜蕾的项目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关羽的脸谱,正看双眼微闭,貌似与世无争,倒看却两目圆睁,喻示着坚守原则,体现出传统高妙的价值观。

  把传统技艺变成产品,再设计出交换的模式,称之为商品化,颜蕾的项目如果要更好地商品化,必须有完整的商业计划来实现。这也是非遗类项目传承人创业所必须解决的共性问题。

  创业导师连文杰说,其实专门做文化产业化的机构很多;但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像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做出来各种带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还是比较少的。创业者应该更多地走出文化圈本身,走出非遗圈本身和企业界,和跨界人士去进行联系,尤其跟他可能的目标市场用户去多交流,这样往往就能找到突破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