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密码》:是守旧还是怀旧?|荔枝娱评

2016年10月29日 13:44:5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戏剧导演,电影学硕士;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直以来,汤姆·汉克斯在银幕上都以暖男形象出现。可岁月不饶人,《但丁密码》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当年《幸福终点站》中寻找爱情的年轻人已经正式步入黄昏恋了。

  同样,整部影片也像“又见夕阳红”的汤姆·汉克斯一样,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感觉。掐指一算,丹·布朗系列第一部《达芬奇密码》在宗教界人士的非议中上映,距离今天已经长达十年之久。十年,从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到2009年的《天使与魔鬼》再到刚刚上映的《但丁密码》,这个系列的电影改变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都是根据同一位作家热销全球的畅销书改编;都极其注重好莱坞高概念电影的起承转合和故事节奏;都努力再现各大博物馆和文化圣地的本来风貌,平衡高级知识分子和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都有一个丧心病狂的极端人士想要毁灭世界,但偏偏要非常“弱智”地留下一连串密码以便兰登教授组阻止……很多观众怀抱着对丹·布朗和汉克斯大叔的初心走进电影院观看了《但丁密码》,结果却大呼上当——这明明就是一个老气冒险电影的内核套了一层风光片的壳!太传统,太守旧,太缺乏新意。

  实际上,这十年间,变的不是“密码”三部曲,而是冒险电影的大环境。也许说“冒险电影”还不是非常准确,因为它是一种杂糅了几种类型片特征的子类型电影,有点动作元素,有点探险元素,有点间谍元素又有点科幻元素,不如就让我们把这种子类型定位为“拯救世界类型片”。

  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拯救世界类型片就是横行电影市场、瞬间积累人气的吸金法宝,但最近类似的电影却势头低迷,市场疲软。《谍影重重5》在宣传上强势回归,结果却不尽人意,不论是观众口碑还是实际票房都很难让人满意;更别提一直没有机会在国内上映的《自杀小分队》了,其IMDB评分和烂番茄新鲜度都堪称漫威帝国的“滑铁卢”。同样,《但丁密码》也遭遇了一种未映先热、上映之后却迅速冷却的“尴尬境地”,豆瓣评分维持在6.5左右,不温不火,暗含着一种冷漠的“可看可不看”之意。但个人觉得,在大家都求新求变却作茧自缚的时候,《但丁密码》的守旧反而成了一种“回归式的创新”。

  我并非原著粉,没有过多期待之后,反而觉得《但丁密码》不但是一部绝对合格的商业电影,而且从影像质量到工匠精神层面上来讲,它还找回了很多当下电影遗失的东西。《但丁密码》的反派是一个科学怪人,这种角色是大部分“拯救世界类型片”中永恒的坏蛋,该传统几乎可以追溯至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弗兰肯斯坦》。当代电影中,为了让观众相信反派的力量,往往要给科学怪人们的身份与财富加码,但在科学怪人的形象塑造上,却很少有导演可以做到超越个体疯狂而把大多数观众拖入到一种“道德两难”中,《但丁密码》一开场的演讲做到了。

  《但丁密码》在结构上也堪称是商业电影的教科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三个转折点,全都以转换地理位置和出现一个死人作为标志性结点。在摄影和剪辑上非常考究,大量的真实外景地拍摄给影片带来难得的古典质感和文化韵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本片的布光,很久没有在影院中看到如此戏剧化的灯光效果了。比如在西恩娜家中的那一场戏,大量的阴影制造出不安全感,演员脸庞上分明的明暗交界线展现出内心挣扎,身处不同亮度的区域体现出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特点都使人不得不回想起好莱坞盛极一时的“黑色电影”,似乎从那一刻开始,导演就暗示了西恩娜“蛇蝎美人”的本质。

  影响《但丁密码》整体观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后半程节奏拖沓,两组爱情闪回简直是对观众生命的浪费;二是编剧导演太照顾普通观众感受,以至于片子在改编的过程中丧失了丹·布朗作品中最重要的“高知文艺感”。尽管如此,提倡“知识就是力量”的《但丁密码》还是为众多肉搏型冒险片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