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首席主持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演艺界有两个明星被公众强势围观,一个是王宝强,一个是张靓颖。王宝强要和马蓉离婚了,张靓颖要和冯轲结婚了;王宝强和马蓉之间介入了他的经济人宋喆;张靓颖和她的合伙人冯轲之间介入了她的妈妈;他们的事都是家事,却又都被当事者曝光于人前;张王二人都是明星,情感纠纷中又都夹杂了利益。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两件貌似与公众无关的“家丑”,都暗含广泛的社会议题。
家丑不该外扬,是一种传统观念。但是,传统观念并不代表先天正确。比如,何为家丑?李阳的妻子在微博上晒家暴,会被看成是家丑吗?单以一句概念混沌的老话来当衡量标准,未免有一股陈旧的气息。在宗法社会里,家庭内部的事最好家庭内部处理,家有家规,族有族长,扬家丑意味着不顾家族颜面,不顾家族利益,甚至会上纲上线成家族的叛逆者。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这种传统观念正在被权利观念替代。家丑能不能扬,要看当事者自己怎么想,与它相关的是权利,当事者的选择权,涉事者的隐私权、名誉权等。
至于说是不是炒作,我不知道。王宝强是想坏事变好事,借助舆论同情而卖电影票房吗?张靓颖是和妈妈导演一出戏,借助舆论关注而为新专辑造势吗?我不知道,也不关心。阴谋论只需要提出疑问,不需要证明。事实上,也很难证明,因为动机不可查。而如果按阴谋论的逻辑,不管是挺是骂,都可看成是炒作者的帮凶,还可以猜测一下莫须有的勾连。可是,这不是坊间无聊八卦,这是媒体一本正经、严肃认真地评论。讨论问题时,指责动机是恶习,得改。
好吧,就算炒作了吧。那又怎样?公众哪那么容易被利用,强势围观明星八卦,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这首先是一个励志故事,王宝强草根出身,当年只能做群众演员领盒饭,既不英俊,又不多金,也没啥师历传承,却终于成功地在明星如云的演艺圈打拼出了今日身家,所以,被草根阶层视为偶像。就如每一个童话都需要有个“Happy ending”一样,每一段励志人生都被人寄托了圆满结局的希望。而今日种种,必须是唐僧取经的八十一难,只为衬托“终成正果”。
其次,这还是家庭伦理剧。出轨、谎言、背叛,爱情的怅惘、友情的蜕变,甚至还有亲子疑云,这简直活脱脱就是编剧们最喜闻乐见的桥段。天涯和西祠的婆媳论坛上,这一类故事点击率畸高,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它还是律政剧。离婚官司、名誉权官司,抚养权归谁?家庭财产归谁?公司财产有没有转移?婚姻内出轨,法律真能让之净身出户吗?以前有位律师告诉过我,我国法律对婚姻过错方的惩罚,对婚姻弱势方的保护,真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原以为占尽道理,最后却可能黯然收场。对了,还顺带被普法,披露家事会不会侵犯他人隐私和名誉?下次发贴,小心小心啊。
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学议题。比如,如何看待婚姻忠诚?如何看待离婚人群?如何看待公众一谈到“小三”就咬牙切齿、人人喊打的态度?有人批评王宝强对待家事的态度“不体面”,公开吊打“奸夫淫妇”是农耕价值观的体现,但这种观点又被反驳,说这只是城市的傲慢罢了。这种观念的碰撞,又意味着什么?
多么丰富的故事,多么有借鉴价值的人生。就像张靓颖和妈妈闹掰,很快又和好如初母慈子孝,并不妨碍我们借助她们的纠葛,来反省一下中国式父母与子女“控制与服从”的畸形关系。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本来就可以有多视角解读,那种要么好、要么坏,要么意义宏大、要么价值败坏的思维模式是单向度的,就像个没长大的孩子,非得盯着故事书问,他是个好人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