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的,远不止刷屏致敬……

2016年10月16日 11:59:08 | 来源:央广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连日来,一位年轻基层干部的逝去,引发人们的集体追忆。无论是在手机里,还是电视屏幕上,年仅41岁的江苏援疆干部王华,都让人在痛惜之余,心生无比的感动和敬意。

  10月10日起,现代快报制作的 H5 微视频《想你》在网上疯转,王华的故事直戳泪点,截至14日16时,阅读量已超过256万。网友们以刷屏的姿态,向王华表达敬意;

  10月1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了王华的生前事迹以及《想你》微视频引发的刷屏现象,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王华;

  10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关于王华的人物通讯,人民论坛发表评论称,“援疆干部王华事迹刷屏:唯其平凡,所以动人”。

  儿子会为有你这样的老爸而骄傲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平凡,才能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

  8月18日,江苏援疆干部王华前往奎屯参加援疆工作座谈会,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将41岁的宝贵生命献给了伊犁垦区。

  在新疆的984个日日夜夜里,他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耀眼显赫的“政绩”,却用自己的真情真心,给当地百姓和新疆的发展,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正如他自己生前所说的,“援疆不求项目高大上,但求贴近民生、急百姓所急。”

  由他经手的数亿资金,该是多大的诱惑,他却提醒自己,“要清清白白做一个小官” ……

  王华走了,给无数相识不相识的人,留下不尽的追思和缅怀,更给他的亲人,留下永远也弥补不了的伤痛。

  10月13日晚,看完央视的报道,王华的妻子王翔又一次泣不成声,她在电话里对现代快报记者说,“你们前几天做的微视频,我和家人都看了,看一次哭一次,今天又看了电视,更加想念他 …… ”

  她在稍后给记者发来的微信里这样写道:“又见到他了,一样的阳光,一样的踏实。只是,是在新闻联播里、在焦点访谈里 …… 太难过了,独自蹲在院子里,眼泪止不住 …… 再怎么都不可能换回他。”

  深夜,她在朋友圈里写下,“秋凉,你种的桂花满院生香 …… 小乐会为有你这样的老爸而骄傲、自豪。”

  把工作做好是对王华最好的纪念

  与此同时,从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人员,再到普通市民、大学生,人民纷纷被王华这样一位实干、廉洁、甘于奉献的好干部所打动。

  江苏省发改委援藏援疆处处长丁迎伟说,王华援疆近3年,负责55个项目,经手资金数亿元,但从来没有收过人家一个红包,树立了江苏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主任顾帮朝曾经援疆三年,王华的民生情怀,深深感动了他,“我们有相同的经历,因此看到他这么拼地忙着民生工程,深有体会。”顾帮朝说,王华倾注大量心血的教育、医疗项目,也正是西部边疆地区最缺乏,群众最需要的项目。

  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处长巴坤亚由王华的事迹,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正如王华所说所做的,要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王华的事迹告诉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新疆伊犁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前方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组长高飞表示,王华的事迹在援疆干部中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大家纷纷以各种形式来怀念他,“最好的怀念方式,我认为是把手中的项目做好、工作做好。”

  真心的付出,老百姓能感受得到

  “王华扎根边疆,能吃苦,敢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我们基层干部需要学习的。”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说,华西村党委从去年开始,在西藏拉萨设立了一个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每年都会派遣几批党员干部去西藏,让他们跟援藏干部在一起,向他们学习。回来后,这些党员干部为老百姓办起事来更踏实了。

  南京小桃园社区党委书记陈程感叹,真心的付出,老百姓是会感受到的,所以老百姓对王华才会这样依依不舍。

  南京鼓楼区会仁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支部书记周飞祥是广西人,他说,“外地人想融入当地生活很不易,王华始终在坚持做事,为老百姓做事,而且不追求物质生活、不求回报、不求名利,这很难得。”

  东南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张少卿,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50团场150中学支教。他说,刚到新疆时,来自江南的志愿者们还因不适应当地的干燥而流鼻血。看了王华的事迹让大家很受激励,“我们要向他学习,将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