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奇袭夺取腊子口

2016年10月15日 18:55:26 | 来源:江苏广电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继续重走长征路。达维会师后,中央红军决定北上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北上怎么走?在甘肃南部和四川交界的大山里,有一道险隘,自古就是川西北通往甘南的门户,被称为甘川古道的"咽喉",这个隘口就是腊子口。征服腊子口这道天险,就成了红军必须完成的任务。

  江苏台记者吴浩然:“腊子口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险峻的隘口,当地人也都说,‘人过腊子口,如过老虎口’。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腊子口仿佛就是大山当中,被劈开的一道缝隙,两侧是峭立的绝壁,而中间是湍急奔流的腊子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险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过腊子口  如过老虎口】

  80年前的腊子口,两山之间的隘口只有大约8米宽,腊子河上的一座小木桥连接着两边的悬崖,如果想通过腊子口,必须要通过小木桥,而这里恰恰是国民党守军防守的重中之重。守卫腊子口的是甘肃军阀鲁大昌的国民党陆军新编十四师,为阻断红军北上,鲁大昌在腊子口层层构筑工事,仅小木桥后方圆不足百米的险要地带,就集中了两营之众。1935年9月16日下午4时,红二师四团一营开始对腊子口守敌发起进攻。

  红军后人唐玉玲:“咱们的红军上一拨去,一拨全就倒下。但是咱们不停地在上,战斗也特别惨烈,那时候河里面牺牲的战士特别多。”

  因为武器装备的差距和不利的地形,红军勇士们连续五次进攻都被打了回来。

  【苗族战士立奇功 神兵天降越天险】

  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夏家立:“发现腊子口敌人的工事有两大缺点:第一个就是敌人的工事都是布置在小木桥两边和后面的山坡上,而两侧的山坡和山顶没有发现敌人,也没有任何防御工事;第二个缺点是敌人的碉堡上没有顶盖。”

  针对这些情况,红军决定采取正面攻击和侧翼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然而,敌人之所以没有在侧面布置防守兵力,正是因为这里的悬崖本身就是天然的屏障,他们认为没有人能从这里爬上去。

  甘肃省迭部县县委副书记、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馆长俞春广:“苗族小战士14岁,他自告奋勇地报名。利用平常跟父亲在家里,采药挖药攀登的技术,攀岩上去。”

  利用他放下的绳索,更多战士也爬了上去。而在这时,敌军还在苦苦的抵抗着红军正面的进攻,当奇袭的队伍如天降神兵般,从悬崖上向敌人碉堡扔下了密集的手榴弹时,敌人鬼哭狼嚎地逃了出来。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冲锋,9月17日清晨,红军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

  【重走由衷生敬佩 山区生活换新颜】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这位苗族小战士的名字,只知道他在贵州参加红军,跟着队伍走过了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战友们都叫他"云贵川"。在腊子口战役中,这名小战士,抱着手榴弹跳下悬崖,炸毁了敌人的碉堡,自己也永远地留在了腊子口的大山之中。

  江苏台记者吴浩然:“以苗族战士云贵川为首的迂回部队,发挥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爬上了我身旁这座百丈悬崖,炸毁了敌人设在半山腰上的碉堡,为腊子口战役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队伍,联合当地的青年志愿者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当年红军所走过的那条山路。”

  这条山路是红军迂回部队向攀崖集结地前进的道路,现在虽然已经经过清理,但是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说攀登悬崖了。

  江苏台记者吴浩然:“不行了……到这,凭我的能力已经是走不上去了。可想而知当时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在走这条路的时候,遭遇到了多大的困难,碰到了多大的牺牲。”

  80年日月如梭,如今天堑已变通途,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已经成为人们追怀往事、凭吊英烈的旅游景点,山青水绿,阳光灿烂,游人如梭。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