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强迫实习”,更要规范职业教育|荔枝时评

2016年09月27日 18:00:3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郁风

  (作者郁风,“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天工作超12个小时,0休息日,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工资被学校和中介克扣……这便是兰州外语职业学院数百名大三学生的“实习”经历。

  学生们说,学校以不去就不发毕业证为要挟,强迫他们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兰州去广东、江苏等地工厂“顶岗实习”,当他们到了目的地时却发现,所有人被领进了一家中介公司,经中介公司转手后,他们便被迫开始了繁重无趣且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实习”生活。

  经记者了解发现,每个学生每月工资中有300元被返还给学校,且有部分工资被返还给中介,学校、中介坐收渔利,而学生便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了源源不断生产现金的奶牛。

  有人找到了相关规定的条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明确有这么一条: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同时这个《规定》中也说: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实习单位,应该合理确定顶岗实习报酬,“原则上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并按照实习协议约定,以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给学生。”

  的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阻止这所学校的“强迫实习”。但另一方面,这些规定在一些学校面前很可能是毫无约束力的。因为实际上远不止这所学校,根据网友的反映,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都有这样的行为:强迫实习,不去就不发毕业证,工资被克扣……

  所以,叫停一次“强迫实习”容易,但是叫停了以后呢?学校会从此对学生负起责来吗?其它众多“强迫实习”的职校会有所改变吗?不管是什么学校,目的应该都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其能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在为社会输送人才。但在这些职业学校中,很显然他们并没有为学生的未来考虑,反而把学生视为榨取钱财的工具。

  这么看来,“强迫实习”出现的原因在于职业学校把自己原本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完全抛在了一边,赚钱似乎成了它们唯一的目标。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职业学校并不在少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职业学校的“堕落”?为什么这么大规模的违规行为存在,必须要等媒体发现曝光以后才能引起重视?

  一方面,我国对职业学校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职业学校往往资金不足,师资薄弱。一些职业院校也舍不得花钱去聘请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担任老师,而待遇低、保障机制不健全,又导致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即使引得进来,也留不下来。结果就是很多学校不好好教,很多学生也不认真学,“学不学得到东西”似乎成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近年来也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但这种重视主要还是表现在经济投入上,监管却相对缺失。再加上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导致事实上基本上是考试成绩处于末流的学生去了职校。学校招不到优秀的学生,一些学校甚至连招到学生都成问题,而招不到学生,就意味着收入下降,更重要的,没有学生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于是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都用在了吸引生源上。“招生”似乎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招到学生以后的事,反而不那么重要。

  此外,社会对职业工人也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配套体系:如果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职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的报酬不比某些大学生低,如果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时长不比其他岗位差,如果对职业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福利体系不比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差,如果教育制度不是仅将“应试教育的淘汰者”送进职业学校,那社会还会轻视职校学生吗?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改善,愿意送孩子去职业学校的家长会显著增多,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水平也会显著改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作用。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新增职业技能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数量如此庞大、如此重要的人群所面对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解决“强迫实习”问题,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后,喝止下这种现象,处理下相关责任人,可能事件就告一段落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强迫实习”的问题,还需要规范职业教育系统。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