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教育部开电竞专业,不是让你送孩子去打游戏的

2016年09月08日 17:19:0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咏昕

  (作者咏昕,媒体人,电竞爱好者,“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媒体啊,都想搞个大新闻。

  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公布2016年度的13个新增专业,其中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大量媒体用“玩游戏也能上大学”样式的标题做了报道,很多网友感慨,社会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那时候逃学到网吧打游戏,被父母抓住了还得送去电击。

  电击,即前段时间广受争议的“恶魔”杨永信用电击手段治疗网瘾。

  一边是把正常人逼成精神病的“电击治网瘾”大行其道,一边电子竞技成为大学专业,时代的分裂可见一斑。不过,我还是要说,媒体别看着风就是雨,家长和孩子也先别冲动,电子竞技运动和管理,根本不是鼓励打游戏,也不是玩游戏就能上大学。想理解这个专业,要先好好看看教育部文件中的几个关键词。

  首先,这次文件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的,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来统管的,里面的差别,相信中国的考生家长都该明白;另外,此次专业设置的名称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虽有“电子竞技”几个字,但并不是教你怎么打游戏的,那不是教育部能管得了的事。

  尽管教育部并没有对这个专业做出具体解释,目前也没法知道专业具体开设哪几门课程,但我们能够通过教育部给出的专业代码,从临近专业加以分析:

  这次开设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是67041167表明是教育类专业,04表明是体育教育小类;而与670411相近的670405,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它的专业方向举例是高尔夫球技术、服务和球场维护管理,对应职业是服务人员,植物保护和园艺技术人员,并非高尔夫球手。

  一般来说,同一个学院相邻专业间开设的课程是比较相似的,所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与“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应该是相似的。职业培养方向,不会是培养职业选手,而是集中在电子竞技选手培训、服务和俱乐部管理方面。

  目前来看,电竞管理赖以存在的电竞行业似乎是非常有“钱景”的。其中最显眼的是两个数据:一,电子竞技单项赛事总奖金额最高超过2亿元人民币,位列所有体育赛事的第5位,比世界杯略少,超过美国NFL。二,中国电子竞技选手的收入,特别近两年来兴起的游戏直播收入,直接将电子竞技选手的年收入推到了千万级别。

  但电竞选手钱景好到爆棚,并不代表着整个行业已形成气候。恰恰相反,中国电竞行业离规范有序成熟,还有看不到头的距离。

  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毕业后曾经投身过电子竞技行业,以领队的身份带队杀入过LOL全国赛事的淘汰赛。他们的俱乐部,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员,在全国都算得上是一流水准的。作为业内人,他给我讲了这个行业的艰辛:

  2010年,中国仅有30余家电竞俱乐部,到2015年已上升到上千家;而能获得广告代言和比赛奖金的,只有其中排名前5的俱乐部。与此相对,支出方面一名职业选手的工资低则数千元,多则5万元以上每月。最节省的俱乐部,一个月开支也在20万元以上。所以全国能盈利的俱乐部不超过两家,能维持收支平衡的不超过5家。绝大部分俱乐部,在烧完投资人的钱后,就宣布解散。

  即便是获得了6048万元天量奖金的Wings战队,其所在的俱乐部也是尚未盈利。也正是因为迟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中国能够持续3年而依然存在的俱乐部,寥寥无几,几乎没有。

  而在直播行业兴起后,俱乐部也难以约束躁动的年轻人,稍有名气的选手就以直播和开淘宝店卖肉松饼为业,根本不在乎俱乐部的工资和奖励,以及规则。

  最后的现实,就是富了少数选手,亏了整个行业。只有像王思聪这样从俱乐部到直播平台全产业链参与的人,才能分割这场盛宴。

  目前,电子竞技在中国的玩家超1亿,但真正能够以此为生的不过寥寥数百人。而这寥寥数百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选手,还不是管理者和服务者,所以,想要报考电竞管理专业,必须具备非凡的勇气和魄力。

  这个专业主要是教学生如何运营管理一家电竞俱乐部。但目前来说,俱乐部的投资人更愿意选择有经验有人脉熟悉游戏领域的人来经营和管理俱乐部,而不是选择一个学理论出身的学院派。即便俱乐部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中国上千家俱乐部中,能生存下来的也不过寥寥几家。作为一个专业,它的毕业生应该到哪里去?到时候,拿着一份“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文凭的毕业生,能被其他体育项目俱乐部接受吗?

  一个专业能够成其为一个专业,必然是有一个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可惜,电竞没有,这可能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最大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赛事的不稳定,电竞行业是出了名的靠天吃饭,有比赛就打,没比赛就要闲着,而比赛的举办又要看企业赞助商的情况。目前为止,除了DOTA2 LOL,看不到比较稳定的赛事。其次是项目的不稳定,游戏行业节奏太快,以前流行的魔兽争霸、CS等游戏马上就过时了,但电竞选手想要从一个游戏转型到另一个游戏非常艰难,几乎没有可能。再次,国家政策也很不稳定,鼓励电竞和打击电竞的风向摇摆不定,随时可能因为政策的关系而遭到禁止。

  最后,电子竞技暂时也看不到稳定的市场培育。尽管电竞产业目前已存在从选手选拔、培训,比赛,商业代言,到直播变现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但这一切都是存在于网红经济和整个互联网娱乐产业繁荣的基础上,而不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从县市到省队国家队,有稳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一旦网红经济遇冷,直播变现能力减弱,整个电竞产业链必然就断裂了。

  从国家层面,对一个新兴产业做一些前期布局,是可以的。但学科建设要有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评估,我在各大数据库中搜了电竞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只找到了一篇:

  这篇论证报告论证过程之粗糙,逻辑之混乱,数据之不严密,离一篇合格的论文尚且差距很远,更遑论能够作为一个本科专业设立的理论基石。

  所以,作为个人的安排,我还是奉劝已经心猿意马的同学要冷静。这个市场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挖。

  电竞运动与管理,在全球范围看都还是很超前的概念,超前就意味着所有从业者都是小白鼠,所有的规则、制度、学科都是在摸索阶段,这个行业有可能爆发,也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鱼龙混杂,宝马香车与方便面网吧同行。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最好还是等专业成熟了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