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舒成
(作者王舒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扬州中学教师;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民日报》昨日发文题曰:好领导要带头休假,更要安排好员工假期。——作为一个多年的加班狗,看到这个标题简直泪如雨下:终于有人说句良心话了!
且慢——员工休假,明明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个人权利,亦是一个健全社会制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此文要刻意强调领导的作为?仔细忖度,不难明白:这其实是为了适应现实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纸面上的规定不用多说,员工到点下班、按时放假,这样的权利人人皆知。然而,中国特有的官场/企业文化决定了,在这样的权利规限背后,还有另一层隐形的制度,取决于领导秉持的价值观和好恶感——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领导一直觉得加班才是值得提倡的,愿意牺牲个人假期的员工才是优秀的,那底下的员工即便面对应得的权利,履行起来恐怕也会惴惴不安。
事实上,即使是在一个员工福利制度健全的社会,“领导”作为一个组织的带头人,他也不仅在具体工作措施上指导着下属,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风格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下属,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的来源。因此,提倡“领导带头”就有它的意义。
而我们多年以来所接受的主流教育,就是在工作岗位上要勤奋、辛苦、奉献,从来没有提过一句“休假”的意义,似乎在我们的价值观中,“休假”总觉得跟“不努力、不奉献”有着那么一点关系。
那么,“休假”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吗?
必须意识到,倡导休假的重要性,首先意味着对人的尊重。现代社会,埋头苦干型的螺丝钉,应该真正转变为善于休息、善于思考的人。西谚有云:只工作,不玩耍,杰克变得笨又傻。库布里克著名的电影《闪灵》,讲述的就是一个人被工作拖累而陷入疯狂的泥淖,从而产生了与家人相处的严重伦理问题的故事。西方工业社会以来,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也开始步入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从若干年前双休日的实施,到近几年企业员工年假制度的逐步落实和成熟,都体现了在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层面,中国和世界标准的接轨。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者本身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才会真正激发自身的内驱力,才会从外在的敬业变成内在的乐业。
而从工作方式的角度来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坚守的夙兴夜寐、埋头苦干的劳作节奏,只是原始农耕社会遗留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和现代化的生产规律相契合,而工业化生产的单调和疲乏,也有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为证。这两种类型的生产方式和劳作强度,都只能制造产品,而谈不上创新发明,也未能契合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节奏。现代企业制度的视角下,轻松、多变、愉快,才能真正保持和激发人的创造性——想想苹果公司的大厅和google的办公室吧,想想《电脑狂人》中充满创造力的车库,就不难理解员工情绪状态对于创造力的影响。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变,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创意密集型经济转变,那么,一味地埋头苦干、而不知充分调动个人创造力,显然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
因此,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理解“休假”的重要性。而具体到一个企业或社会组织中,只有领导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带动这种“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真正实行起来。因此,领导带头休假,不仅应该提倡,而且更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员工,更对整个企业的发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