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红利惠百姓的“安徽模式”

2016年08月11日 09:56:46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光明日报记者 李陈续

  合肥市红光街道的李女士最近感到胸闷不适,到社区医院就诊,发现左心房有较高的收缩压和心律不齐。社区医生征得李女士同意后,登录“分级诊疗云平台”,为她预约了合肥市二院第二天的心内科专家门诊。让她没想到的是,几分钟后,自己的手机上就收到了转诊提示短信,接诊科室、医生、联系人等信息都详细标明。

  分级诊疗、医联体、负面清单、正面清单……作为全国四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之一,安徽按照“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大力推进旨在解决群众看病难与看病贵的全面改革,让改革红利最大限度惠及百姓。

  药价虚高,是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施医改过程中,安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直积极探索合理价格发现机制,挤去药品耗材价格水分。在总结传统招标采购经验教训基础上,安徽创造性实行省级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以省级招标中标价格作为支付参考价,实现以量换价,一年节约药品费用33亿元以上。

  为根治过度医疗问题,安徽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制度监管发力,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遴选出100个病种,实行统一制定的规范治疗方案。同时,安徽在全国率先推出53种疾病不输液的“负面清单”、15种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以及标准出访制度,患者负担大幅度下降。

  资源占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安徽向整合要效率,由省儿童医院建立起全省62家成员组成的医联体,打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患儿就近、高效享受优质服务。在安徽,县级“医共体”、统一服务平台、区域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举措,都在对解决看病难精准发力。

  建立“三医联动”机制,拓展医保作用空间。安徽新农合实现筹资政策、补偿方案、报销目录、信息系统、基金管理、定点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六统一”管理;推行“按病种付费”和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全省2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近400个病种的“按病种付费”,按病种付费病人占出院病人比例居全国前列,实际报销比例达69%。

  同时,安徽建立监管倒逼机制,通过健全的社会评价体系建设等,倒逼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减低医疗费用;通过建立完善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制度,切实落实医院与医务人员的责任权利。统计数据显示,安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1.9%,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较改革前增长近2倍;县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增长2.8%,比改革前下降10个百分点,职工工资性收入较改革前翻一番。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