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3市哪里人最精明,哪里最彪悍,哪里嘴最"刁"?你来排排看!

2016年07月09日 06:45:51 | 来源:江苏广电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的出处,由当时江苏南部的江宁和苏州两府首字合称得名。在中国的大版图上,江苏偏于东南,属于华东地区。它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边接着山东,南边挨着上海和浙江。有人形容中国地图像一只引颈高歌的大公鸡,江苏就处在公鸡凸出的那块胸脯上。

  江苏的四季十分鲜明:要冷,就是冷得够呛;要热,就热一个痛快。因为兼有南方北方的特点,任何对江苏文化特征的概括,都有可能失之偏颇。譬如一提到苏南,熟悉一些古诗词的人,难免会想到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李后主。可是非要说江苏人就像南朝小朝廷那样孱弱,那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苏北的徐州人肯定会不乐意。“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故里的后人一向以豪爽英勇著称,“孱弱”这两个字与他们根本沾不上边。

  勤奋和朴素的美德在江苏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是惊人的,江苏境内的老百姓似乎生来就不会坐享其成。他们是天生的劳动人民,无论是苏南还是苏北,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江苏人的吃苦耐劳性格并不是在一天里形成的,在连绵不断的战乱中,他们要平静地面对动乱和死亡,面对流离失所,一旦战争结束,又要不遗余力地恢复生产,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从六朝的大开发开始,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经过了无数次的人祸天灾,江苏终于被建设成为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同时,也塑造了自己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

  江南出文人也是江苏一种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江南文人习惯于在考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究其根源,还是和江苏良好的经济环境分不开,跟安分守己耕读传家的传统分不开。江苏的文化风气很盛,除了科举的数据能够证明自己,在文学、绘画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上,在教育科研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成就。

  ——叶兆言 《江苏读本》

  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是小荔枝从书中截取的江苏13市的描写片段。

       

  南京

  最好的历史教科书

  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这个城市最适合文化人的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

  20世纪30年代,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曾有过一次规模浩大的城市建设。宏观上采纳了欧美规划模式,微观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风格,南京成为当时“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并因此被哈佛大学的教授柯伟林写进他的教材。

  我们今天看到的民国遗韵是一段辉煌历史的残存。虽然遭受了战争的严重破坏,但是南京的实际受损程度,与欧洲名城伦敦和柏林相比,与日本的首都东京相比,保留完好的建筑物要多出许多。正因为如此,展现民国风貌成了南京一张很不错的名片,除了大量的民国老建筑,最值得一提的还有“浓荫蔽日”,南京有太多民国时期种下的树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南京是无可争议的绿色城市。在现代化高楼林立的今天,民国老建筑和绿油油的参天大树,已成为南京市容的最好点缀。

       

  无锡

  无锡人太精明了

  无锡人的憨厚从来就是一个假象,在苏锡常一带,流行的一句俗语就是“江阴强盗无锡贼”,这话只有当地人才明白它的确切含义。一般人看字面解释,总以为江阴是守在江边,长江到这里突然变窄了,近水楼台,很容易抢劫得手,因此便出“强盗”,而无锡人胆小,打家劫舍的活不敢去做,只能干些小偷小摸。

  必须要强调的,无论是江阴强盗,还是无锡贼,都不是恶毒的骂人话,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戏谑,是一种善意的玩笑。它想确切表明的意思是,江阴人说话太快,性子太急,而无锡人呢,则太精,太精明了。无锡人的这个“贼”,不是偷东西的那个“贼”。在苏锡常一带,要说无锡比苏州好,苏州人不会答应,要说无锡人比常州人厉害,常州人不会答应,可是如果说是无锡人最精明,这个怕是不会有什么疑问。

       

  徐州

  此地出帝王

  “千古龙飞地,几代帝王乡。”徐州出过的开国皇帝有从沛县走出来的汉高祖刘邦。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了刘邦,无论直系的西汉,还是号称后人的刘秀的东汉、刘备的蜀汉,追根溯源谈祖籍,自然而然地都与沛县分不开。

  南北朝时期,出身贫穷的彭城人刘裕,两度出师北伐,灭南燕,亡后秦,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在公元420年,取代了晋朝司马氏的名号建立宋朝,为了有别于唐宋的“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唐朝末年,徐州的砀山出了个朱温,他跟着黄巢一起造反,朝秦暮楚,依靠乱中取胜建立了后梁。五代时期,徐州人李昪孤愤成才,忍辱负重,巧借权势建立了南唐。

  汉文化是徐州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这里有很多汉代楚王陵墓葬群,通常都是依山为陵、凿洞为藏,气势恢宏、雄浑壮丽。徐州也是江苏地下宝藏最多的城市,从锋利如初的钢剑,到长袖飘逸、舞姿婆娑的女俑,以及嵌满宝石的鎏金兽形铀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常州

  与苏东坡的不解之缘

  要说苏东坡与常州还真是有些缘分,一生中共到过11次,停留时间较长的竟然有6次。他的倒霉事接二连三,到了垂暮之年还被流放海南。常州人为此耿耿于怀,如果他没有被重新起用多好,如果他一直就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常州多好。

  终于拨乱反正,终于他从流放之地回来了。常州的老百姓万人空巷,聚集在古运河旁,迎接苏东坡的到来,这情景让他非常感慨,因为天气太热,竟忘了整衣,袒胸露腹地就走了出来,伫立在船头上,频频向常州父老兄弟拱手致意,还对同船的入说:“这样欢迎,折煞人也!

       

  苏州

  漂亮得惊人

  苏州人和南京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总会想到自己是苏州人。南京人大大咧咧,遇事有些粗线条,咸的淡的辣的酸的,只要是自己没吃过,只要是正在流行,都恨不能品尝一下。南京人吃什么都觉得好吃,都能乐在其中。苏州人正好相反,他们遇事永远认真、讲究、挑剔,苏州的饮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爱好,不合自己口味的就是异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因此苏州人喜欢把“这个怎么能吃”的疑问挂在嘴上。

  元朝时期,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外国人曾经到过苏州,这地方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十分富庶。他用“漂亮得惊人”来形容这个城市,在他眼里,人人都穿着昂贵的丝绸,人人衣食无忧。

       

  南通

  方言最让人头疼

  南通话是最让人头疼的一种方言,它夹在两大方言之间,既是一种变了形的“江淮官话”,又是一种蜕变了的吴语,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为具有吴语基础的江淮方言。说到江南江北的交流,南通要比镇江更走极端。

  历史上,南通曾被称为“小扬州”,也被称为“小上海”,这些称呼充分反映了南通的善变。同样是不南不北,与镇江相比,南通的南风北韵特征更为明显,变化也更加诡谲,关键是看何种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候是南风劲吹,北韵隐退;有时候正好反过来,是北韵凸现,南风渐去。

       

  连云港

  走向世界的首发港

  既然是国之东大门的所在地,连云港一开始就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存在着。有学者认为连云港是秦王朝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首发港,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秦方士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他的率众东渡,要比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早1600年,比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早1700年,是人类航海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根据文献记载,徐福当时所携带的童男童女有数千人,还有相当数量的能工巧匠。大家都相信是他把中国的文明传到了日本和韩国,譬如稻作农耕锻冶纺织的技术。梁启超先生就曾撰文公开推崇徐福的殖民海外,认为他对“开化日本”有着不小的贡献。连云港人对徐福情有独钟,他们广泛地收集着相关的研究资料,热情洋溢地宣传徐福的事迹。

       

   淮安

  讲究饮食懂生活

  淮安人很懂得生活,更会享受,这里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当官的会吃,当老百姓的也会吃。清代淮安有个叫秦焕的人,早年学厨没有学成,不得已只能重新读书,最后竟然成了进士入了翰林。这样的例子搁在别处,正好可以证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在淮安人眼里,却说明了一个极端的事实,那就是学厨并不比科举容易。

  淮安人讲究饮食,所谓“淮刁”,据说最初指的就是“嘴刁”。淮安不仅有经典名肴,如被誉为“共和国第一菜”的软兜长鱼,就连当地老百姓平时爱吃的“小鱼锅贴”,这些年开始流行的“十三香龙虾”,都可以风靡全国,成为酒店里的招牌菜。

       

  盐城

  命运因 “盐”而改变

  盐城人的命运注定会因为“盐”而改变,以总体的大趋势来看,两淮的盐业起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然后随着海势东渐,开始急遽萧条。清末民初,历来以煎盐为业的灶民,为了谋生而不顾盐区禁垦的规定,开始零星私垦配煎草荡,种植粮棉及瓜果蔬菜。尽管盐法规定禁垦,由于舍煎改垦之利远大于煎盐,为了盐民的生存需要,废灶兴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废灶兴垦是盐城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条分界线。这以后,农业成了盐城地区的大事,因为盐,盐城这个城市诞生,因为废灶兴垦,盐城这个城市开始彻底地进入了现代化。

        

  扬州

  唐朝时期的大上海

  如果说在六朝时期,南京算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那么到了隋唐,自从大运河通航以后,东南繁华的第一把交椅,恐怕就不得不让位给扬州。

  1000多年前的扬州繁华,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可以这么说,今天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拥有的种种优势,当时的扬州基本上都具备。那时候的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唐代诗人眼里的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是“九里楼台牵翡翠”。诗圣杜甫一生贫寒,他看到当时的外国商人一个个东下扬州做生意,不禁心生羡慕之意,也想顺势搭个便车,跟着一起到扬州见识一下,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成行。

       

  镇江

  六朝都会,唐宋大市

  镇江很愿意强调自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它给自己的定位是三国名城,是六朝都会,是唐宋大市。风水轮流转,到了元、明、清,镇江有了一些衰败的迹象,但作为长江南岸的一个重要城市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过。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南京成了首都,江苏的省会迁至镇江,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可是在现代化城市规划上,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它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城市规划专家来到镇江一定会很兴奋,这里有真山真水,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得天而独厚。

       

  泰州

  天下哪有比泰州

  更好的地方?

  历史上的泰州显然是适合当作粮仓的,元末的盐民领袖张士诚造反,就是先取泰州,再取高邮,然后拿下苏州称吴王。

  由于地处长江下游,水源充分,泰州自古就是粮食生产基地,适合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可以这么说,泰州的自然环境一点也不比富庶的江南逊色,而且它开发的时间更早,汉初吴王刘濞起兵前,有一位叫枚乘的文人曾上书劝他以和为贵,说何苦非要向西面发兵呢,“转行西向,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意思是天下哪有比泰州更好的地方。

       

  宿迁

  适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宿迁地处江苏的最北边,与软绵绵的苏南相比,这地方更适合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更适合于千军万马逐鹿中原出生入死。

  宿迁不仅是江苏的酒乡,也是中国的酒乡,产自此地的洋河大曲和双沟大曲,在全国白酒市场上占据过相当重要的位置。明末清初,洋河大曲早已“名震江淮,誉满天下”。白酒各地都有出产,到哪里都能遇到名酒,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真正的好酒,一定有过独霸一方的黄金岁月。洋河大曲显然是有悠久的历史,根据方志记载,当年“驰名长江下游各省,凡通商各埠及城邑,以至村镇集市,凡有酒家,无不挂此招牌”,因此在古装片的酒旗上,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写上“洋河大曲”。

  第六届江苏书展背景

  78日至12日,第六届江苏书展在扬州举办。38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12万多种出版物、数百场极具扬州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等,共同打造“阅读的盛会,读者的节日”。

  《江苏读本》介绍

  时间:79  9301010

  主讲人:叶兆言

  地点:新书发布厅

  《江苏读本》叶兆言

  此书从江苏的历史渊源,到江苏的当代发展;从江苏的自然地理,到江苏的文化情结;从宏观的描述,到对十三个省辖市分别从小处解读——深入浅出,纵横捭阖,构成一部阅读江苏、了解江苏的绝佳读本。

  在作者的娓娓叙述中,江苏十三个辖市的繁华背影、盛世气象和历史变迁尽收眼底。以南京、苏州、扬州、徐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泰州、宿迁十三座城市为叙述主线的安排不仅从地理疆域上交待了一个轮廓清晰的江苏,同时,文化、政治、经济与历史的交
织,理性和情感的缠绕,又在这幅文化版图上将这些城市及其构筑的“江苏省”的文化全景勾描出来。

第四届网络短片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我的阅读故事”特别单元期待你的参与!

戳这里进入报名通道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