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书、电子书、有声书……阅读该选择什么方式?|00后说

2016年06月15日 10:53:2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刘珂然

  (作者刘珂然,99年生,扬州市高中二年级学生;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随我看一看我生活中的几个阅读场景。

  专注——用电子书读《哈利波特》

  曾经买过HP的英文原装全套,仅仅在第一本第一章就败下阵来。不只是庞大的生词量成为一个障碍,更让人望而生畏的是七本书傲人的厚度,时刻从视觉上提醒着,要读完它是多么艰巨且漫长。后来我试一试在手机上用电子书,先从中文版看起。当阅读进度只变成页面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小数字,纤薄的手机屏幕就善意地将这种紧迫感隐去了。我所要做的只是好好读完这一页,再轻轻滑向下一页。我还喜欢把背景调成羊皮卷风格,营造一种古老的魔法世界的氛围。我还可以随时复制粘贴,在手机上跳跃到另一个界面去搜索繁长的名词,或是将大段文字摘录在云笔记里。这是传统的纸质阅读不容易做到的,而在电子书中,只在一个设备,轻轻几个按键几次输入就可以实现。如此一年下来,我在琐碎的时间里已经“悠闲”地攻克了五本书。

  立体——用有声书听《红楼梦》

  假期里,做家务或者练形体的时候,我也不想让自己的思绪闲着。现在提供有声书资源的APP很多。曾经听过一个版本的《红楼梦》原声朗读,虽然朗读者只一男一女,却包揽了所有的旁白及角色,而且每个角色的声线和语调都鲜明各异、感情饱满。我不禁暗暗佩服。我们自己阅读的时候,就是先在脑内出声来,再去理解它并形成画面联想的。听有声书直接省去了这一个环节,并外加了朗读者本人对书本内容的塑造。有时候这倒不像是阅读了,更像是在听影视剧原声,平实的文字变得生动立体。听有声书是一个单线且不可跳跃的过程,不会预知后面将听到什么内容,这能带来更多的惊奇感(悬疑和惊悚小说尤为明显)。最可贵的是,在精神沉浸在书的世界时,可以腾出双手去完成其他的事情。这大概是提高效率的一个典型了。

  回归——用纸质书啃《百年孤独》

  读《百年孤独》这样深重而奇异的经典,一本沉甸甸的实体书就是最恰当的致敬。这本书信息量庞大,常常需要回溯内容。实体书手一捻,眼睛一览就可以做到。电子书有快捷键,却容易过快,有声书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其中紧促的情节我常有感想被惊起,拿起一支笔涂涂画画,在书页上写下批注(情绪激动时又刻几个重重的感叹号),这样情思的发泄比电子批注上轻巧的键盘输入要痛快得多。当一本书终于啃完,被缓缓合上,从此它就成了一块更为厚重晶亮的琥珀。封存的不只是书本身了,还有我的字迹,我的批注,我心境的影射,我与这本书共度的一段人生。当琥珀再被打开,一段时空连同被忘却的记忆也被重启。这是一种全息式的情怀,就在我读过的纸质书页里,字里行间。

  我的阅读习惯

  多媒体的出现,为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选项。如果能加以利用,通过不同书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吸收与利用其中的内容。我出生在信息时代,并在多媒体的浸润中成长。但是对于阅读,我还是偏向保守和传统。我喜欢边读边批注,对轻飘飘的计算机数码有一种蒙昧的不信任。没电没网硬盘损坏手滑误删,那些读书的印迹就轻易被抹去。资源或许可以再找,曾经的批注就再也再也找不回来了,我甚至会怀疑我是否真的读过这本书。这种不信任大概是执拗的个人偏好,但我如今主要的阅读方式还是纸质阅读,而不是新潮的Kindle。读实体书有一种回归本真的安稳。

  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个爆炸多元且值得探究的奇妙年代,但是阅读的本心应该是不变的。

  (本文为2016高考作文拟作之四。)

  2016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