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于近来口口相传的韩国神剧《信号》,我听到最刻薄的一句评价是:同样是看韩剧,看《太阳的后裔》和看《信号》的观众,在智商和品位上被残忍地拉开了差距。
这句话虽然打击面甚广,且让《信号》的粉丝瞬间拥有了智商优越感,但话粗理不糙——犯罪科幻推理剧《信号》,委实改变了太多人对韩剧的印象。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兜售偶像颜值和唠叨家常的韩剧,无论在韩国本土还是在亚洲市场,都牢牢占据着约八成的收视份额,针对主流居家女性定制的妈婆剧,几乎夯实了韩剧的肤浅形象。
《信号》的横空出世,简直石破天惊。
作为一部如假包换的良心剧,《信号》的优秀绝不仅仅局限于它在犯罪、科幻、悬疑、惊悚等类型元素上的出色表现,而在于从一开始,它就懂得如何在韩剧最擅长的“人情”上发挥优势。因此,我并不认为《信号》是一部靠模仿来追赶美剧的作品。
相对于热衷构建强逻辑和提升烧脑度的欧美剧集,《信号》里三大主角的人设,已然超越了《神探夏洛克》、《犯罪心理》、《尸骨寻踪》等罪犯剧中线索人物的份量——三个性格迥异的警察,都着完整而精密的个人前史,与每个案件的关联度奇高,而角色之间令人或感动,或无奈的情感联系,更是让人足以对每个人的困境感同身受。
《信号》用16集的篇幅(每集超过1小时,信息量巨大),讲述了几桩未解悬案的破案过程。所谓“信号”,是指一个名叫朴海英的青年警察,因一次偶然机会获得了一个报话机。每晚接近凌晨时,他都会收到来自报话机的“信号”:报话机的另一头,竟是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警察李材韩,两个男人用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掀动了一场揭黑风暴。朴海英的现任组长——女警车秀贤,是李材韩多年前的搭档。李材韩十几年前神秘失踪后,车秀贤一直都在寻找这个她深爱着的正直警察。随着案件的发展,三人开始朝同一个方向聚拢。
在这部神剧中,所有案件的谜底,都能爆发出本格推理小说的畅快淋漓,细节线索严丝合缝、关键人物出场时机精准,推理逻辑瑕疵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除了推理快感外,案件本身所透射出的社会写实意味,又显现出了罕见的深刻性。
罪犯的犯罪动机,有的源于家庭悲剧,有的源于生活无奈;受害者有的缘于意外事件,有的则缘于令人瞠目结舌的非人道迫害——在《信号》中,韩国社会暗角边缘的真实状况,被刀刀见血地展现出来——在这个国家里,司法腐败、阶层矛盾、警察在黑白两道上的道德沦丧,都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这种无处不在、触及痛点的凌厉感,与韩国大银幕上《熔炉》、《走到尽头》等“一黑到底”的电影,都有着相似的内在肌理。
值得玩味的是,以“信号”串联起两个时空的探案方法,虽耳目一新,但它的创意核心却不仅仅是为增添噱头。改变过去就可以改变现在,是《信号》在科幻层面所架设的最重要的逻辑前提,其最大的说服力在于,编剧对平行空间理论有着清晰的认识——所谓平行空间,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时点的选择,决定了多个平行空间的事态发展动线和结果,无论是发生的还是未发生的,都构成一个空间。朴海英是《信号》中唯一个可以跨空间存在的“真先知”,而他所经历的一切,除了能给故事带来诡异的妙趣外,更重要的是让躲在镜头背后的编剧完成了一次令人尊敬的呼号:30多年过去,真正的警察在韩国还是如此的稀缺。
无论从推理水准还是情感力度上考量,《信号》都是上乘之作,这与全剧扎实的群戏水平不无关系。扮演李材韩的赵震雄,用影帝级的表演诠释了一个不惧恶势力的英雄警察角色,在我看来,赵震雄有望成为宋康昊之后,最无可挑剔的韩国国民演技派演员。46岁的韩国冻龄女神金惠秀,扮演了横跨20多年的车秀贤,其眼神变化之准确、颜值之过硬,足以被视为“韩国的许晴”。相对于两位大神的表演,扮演朴海英的李帝勋,在表现力上略显薄弱,若以苛刻标准来要求该剧,李帝勋缺乏变化的演技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软肋之一。
《信号》在后半段的叙事节奏明显放缓,但总体上瑕不掩瑜,对于推理控和颜值控来说,它都是爽心悦目的佳作。这一可遇而不可求的剧本教科书,确有必要让人反复琢磨,毕竟,当下真正对得起观众智商和情商的影视作品,已然稀缺了太久太久。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