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建为民,完善长效管理 海陵今年实施306件创建惠民实事

2016年05月14日 14:10:55 | 来源:泰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4年,海陵区累计投入资金440万元,对116个未安装楼道灯的老小区实施专项改造,安装楼道灯14340盏,实现了老旧小区公用楼道灯全覆盖。2015年,该区启动小区扒翻种植整治及补绿专项工作,平整绿地和补种绿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全区257个住宅区告别扒翻种植,实现绿化全覆盖。

  今年,海陵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乱挂乱晒、乱贴乱画”专项整治。

  “整治‘四乱’就是在以前的专项整治基础上进一步给城市‘洗脸’。”海陵区副区长刘燕介绍,按照要求,各镇街5月份要制定好“四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序时进度和长效管理办法,6月至7月开展集中整治,8月份巩固提高,9月份将组织考核验收,10月份进入长效管理阶段。

  “这次‘四乱’专项整治注重过程考核。”刘燕说,将采取月度抽查考核和综合验收的办法,纳入区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测评总分,作为今年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环境整治补助资金拨付参考依据。

  惠民项目提升百姓幸福感

  文明城市创建,就要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最大限度地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创建开展以来,海陵区坚持整治过程让群众参与,整治效果请群众评判,惠民项目由群众选择。2015年,该区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惠民实事项目8大类222项,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创建惠民的成果。

  今年,针对全区54个重点社区申报的创建惠民项目,区委、区政府筛选出群众最迫切需要整治的内容,确定了306件惠民实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将实事项目都落到实处。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应该包括三方面,改善生活环境、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素养。”刘玲说。

  老小区、后街背巷基础设施改造等惠民项目,优化了群众居住环境。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区委、区政府也毫不懈怠,新建10个百姓大舞台、50个全民健身点,建成海陵图书馆等。为提升群众道德素养,今年,海陵区将以美德善行系列活动为总抓手,建设海陵区美德善行展示馆、美德善行广场、街巷、游园、乡贤馆等阵地,组建全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群,推进全区道德讲堂在城乡社区、村(居)、文明单位实现全覆盖。

  在城北街道工人社区,全国首家美德善行@诚信教育体验馆迎来络绎不绝的市民。馆内物品琳琅满目但无人管理,游客摩肩接踵却秩序井然。开业以来,体验馆没有丢失过一件物品,没有一人逃单。这是海陵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百姓生活中的一个实践,让美德善行在“百姓日用而不觉”中落地生根。

  绩效考评强化长效管理

  “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需要制度保障,要形成‘每天都是创建日’的工作新常态。”刘玲说。

  2015年,海陵区推出《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365行动计划”》,形成了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氛围。今年出台的深化文明创建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现了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创建质量,增强工作实效。

  根据今年的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考核分为镇街(园区)、重点职能部门(单位)和联创共建部门(单位)三类。对镇街(园区)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考核的方式,考核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等内容,一年各专项考核不少于两次;对重点职能部门(单位),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测评主次干道、建筑工地、学校周边、网吧等有关重点创建任务,每年各专项考核不少于两次;联创共建部门(单位),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打分考核,每年考核一次。年末,根据全年长效测评得分排名,评选出文明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工作先进奖。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刘玲说,海陵区将强化抓基础基层、抓重点难点、抓常态长效的“三抓”考核导向,努力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文明城市”的整体跃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