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热议雷洋案:一个手拿锤子的看什么都像钉子

2016年05月10日 20:39:3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曹林

  (作者曹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中国青年报》编委;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则题为《关于人民大学雷洋同学意外身亡的情况说明》的帖子在网上热转。文章称,5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雷洋从北京昌平家中出发前往机场接亲属而后失联;次日凌晨,家属接派出所消息,雷某涉嫌嫖娼,在被警车带往派出所途中因心脏病突发死亡。因为警方通报语焉不详,寥寥数语根本满足不了公众对这起看起来很离奇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知情渴求,引发了很多网络质疑和猜测。

  越是看起来很离奇的事件,非正常的因素越多,越需要相关部门公布翔实的信息,以权威的事实证据回应公众的关切。从最新信息看,当地检方已经介入调查,舆论也在敦促相关部门公布包括现场执法录像之类的信息,媒体的调查也披露了不少当时执法和冲突的细节。舆论围观之下,有理由相信那天晚上的真相会不断被还原。

  值得讨论的是,此事件短时间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多猜测和分析,在事实很不清的情况下,很多评论远远地跑在了事实的前面。根据既有的事实进行推理从而表达怀疑和追问真相,这很正常,事件的调查需要这种追问和质疑的推动――但有两种分析却是非理性的,很容易向舆论场输入混乱,一种是坚信警方在说谎,坚信当事人没有嫖娼,死亡肯定是其他因素;一种是坚持相信警方是对的,当事人肯定嫖娼了,是为了面子无颜见家人而选择了这种方式。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称:当下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一边是调查记者通过努力不断发掘事实真相,还原当时的细节,可所调查到的事实远远跟不上事件在网上的发酵速度。一边是各种自媒体分析文章的泛滥成灾,仿佛人人都成了福尔摩斯,急于根据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一个自以为是的“真相”,满足急剧发酵的舆情下大众对这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知情渴求。

  警方并未公布执法细节,检方还在调查,媒体也在跟进――事实远远不够用,于是在很多人那里就成了态度和立场的宣示。两方在舆论场上截然对立,一方坚信当事人是清白的,警方是有问题的;一方坚信警方不会乱来,当事人肯定有问题。一个手拿锤子的看什么都像钉子,相信当事人是清白的,找出各种理由去进行推理,然后得出“警方在说谎”的结论;而相信警方没问题的,也找出各种信息进行证明,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意思的,双方使用的事实信息都差不多,比如对时间的分析,对过程的推理,对当事人身体素质和需求的分析等等,可得出的结论却迥异。

  比如这样一个信息,有人质疑,他的身体那么好,经常踢足球,怎么可能突发心脏病呢?可反对者基于这一信息得出结论却是:他的身体那么好,经常踢足球,说明他身体很好,有旺盛的性需求,很容易产生嫖娼的动机。还有这样一个信息,有人质疑,她老婆刚生孩子,而且是结婚纪念日,怎么可能去嫖娼――可反对者基于这一信息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老婆刚生孩子,一段时间缺乏性生活,更有可能去嫖娼了。支持警方者会找到以前某个相似的案例来类比,推断当事人嫖娼了,而反对者则能找到另一个相似的案例来类比,得出不利于警方的结论。

  可见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很多分析都是胡扯。不是基于事实去推理,而是基于“态度”。倾向相信警方乱执法的,基于这一立场会选择性地寻找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带着倾向地将相关信息朝着符合自己立场的方面去阐释,而屏蔽那些不支持这种立场的信息。倾向支持警方的,也会作同样的倾向分析。这种情况下,貌似在“依据事实”,其实压根就没有尊重事实,而是选择性地裁剪事实。这种胡扯实际上是在输送混乱,世上本有真相,很多本来清楚的事实就被这种自媒体文章搅浑了。

  舆情的发酵速度太快了,再快的调查可能都跟不上知情的速度,不妨耐心地等待一下事实,等等看警方公开的执法纪录情况。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