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在武汉一家杂志社工作,为人开朗,不拘小节,喜欢吃“重口味”的菜。上个月,在体检中查出,他的体重指数有些超标,肠胃也有些问题。
“以前,女朋友就常说我生活不科学。体检结果拿回家当天,她就觉得抓住我的把柄了,在网上找了一堆所谓的‘科学生活法则’,还美其名曰‘爱的清单’,要我严格执行。”梁先生说。
杨小姐给梁先生列出了“五必须、五不准”:每天必须喝8杯水,每天必须跑5公里,一口饭必须要嚼32下再下咽,早上必须7点准时起床,炒菜的时间必须按照科学时间执行;不准抽烟,不准喝碳酸饮料,不准晚上11点之后睡觉,不准吃咸菜和腊肠,不准吃红烧肉之类油腻的菜。另外还有一些零散的“规矩”,比如:切完的青菜不能淘洗,以免营养流失;隔夜的菜绝对不能再吃,普通碘盐不健康,要满超市去寻找无碘盐等等。
“我好不容易周末在家做饭,从洗菜、切菜、炒菜,她都在身边‘监视’,所有的菜都要洗完之后才能切, 炒青菜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盐和油也是拿量勺量着放,要按克计算。一天做两顿饭,放盐总共不能超过三勺,葱末和蒜末不能先放,说是炒糊了之后会致癌。”梁先生说,每次做饭,两个人就是一边忙乎锅里的菜,一边据理力争,像“打仗抢地盘”一样。等菜做好了,吃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气呼呼的,一顿饭吃下来谁也不说话。
“有时候工作上有烦心事,我习惯一个人噼里啪啦做一桌子菜,也是一种发泄。现在不行了,这些条条框框反而让你更烦。还有那个每天8杯水的规定,每天晚上一杯水,白天没喝的也要补起来,搞得半夜必须要起夜,反而睡不好。”梁先生说,原本为了让他生活得更健康的清单,现在却成了处处隐藏的矛盾导火索。
昨天,市民梁先生向朋友“吐槽”:女朋友杨小姐为了监督他改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为他制定了一套“科学生活清单”,为此,两人几乎事事争执,天天拌嘴。朋友们调侃他在“秀恩爱”,他却说自己“被逼得受不了”,希望朋友们帮忙劝劝她。
女主角坚称“有科学道理”
对于梁先生的“吐槽”,杨小姐觉得是“小题大做”。
杨小姐认为,健康的身体取决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梁先生正是因为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造成了胃病,加上喜欢喝碳酸饮料、吃多盐多油的食物,造成体重偏高。
“我制定的这些生活要求,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执行起来没有一点难度,又不是让他喝药,哪里会痛苦?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杨小姐给记者看了一些她在网上收藏的“健康生活法则”,都是在网友中间流传甚广的说法。比如,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不少媒体的微博发帖称该说法来自“世界卫生组织”;每天喝8杯水的说法,则更是拥趸众多,只要是涉及饮水健康的话题,都能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这些方法总不会对健康产生坏作用吧?至于他说的接受不了,只是习惯问题。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慢慢养成习惯就好了。到时候身体指标会说明一切。”杨小姐认为,如果某个生活习惯“有利性多一些”就应该坚持,如果某个习惯“有害性多一些”就该禁止。
“如果天天按照她的这个标准搞,我觉得生活得很不开心。现在一旦外边有饭局,我就像是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肯定要参加,就是想出去好好吃一顿,放松一下。”梁先生说,在家被限制了一个星期的油、盐,可能出去吃一顿饭就吃回来了,但他还是觉得开心最重要。
专家说健康生活更取决于心情
针对杨小姐的做法,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蔡红琳表示,理念正确,但方法不可取。
“健康生活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心情愉悦,不能让所谓的‘科学方法’影响了生活本身的快乐。”蔡红琳介绍,杨小姐坚持的那一份清单,确实多多少少都有些科学来历,比如食盐摄入量,确实有些研究性论述里面认为成年人食盐摄入量以6克为宜,但并不是超过这个量就代表有害。蔡红琳认为,对普通人来说,只要遵循平时正常的口味,少吃腌菜,就可以不用太介意食盐摄入过多,总体食盐摄入不过量,也就不用担心碘元素摄入过量。
至于蔬菜切好之后不能冲洗、否则会损失维生素的说法,蔡红琳也觉得没必要严格执行。“炒菜本身也会损失维生素,但是目前老百姓生活水平不缺乏维生素,只要进食蔬菜本身够量,损失的维生素都能补回来。成年人一般每天喝1200毫升水就行,也就是两瓶矿泉水,感觉不渴为好,晚上喝几口就行,不能睡前喝一杯,影响睡眠。”
蔡红琳建议,这些科学膳食的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没必要严格按照条条框框的数据执行,只要觉得生活习惯没有特别过分的,就不用刻意调整。如果确实有部分身体指标异常,可以针对性微调,但不能一下子制定好几条,要求从某一天开始同时执行。
“可以从某一条开始,用一个月、半年为周期,慢慢调整。否则,一下子弄这么多标准,完全把生活习惯全部打破,人过得难受不说,对身体也不一定好。”蔡红琳认为,杨小姐在具体方法上陷入了偏执,太过于纠结,应该循序渐进,以免因为小事而彼此怄气。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