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之一。而在新型国际关系中,主要大国之间的新型关系又是最关键的,在中国外交中占据优先重要地位。
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由此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
3年多来,习近平主席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运筹全局,外交实践积极主动,外交论述深刻精辟,已成为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活动的重要亮点。
“庄园会晤”“ 瀛台夜话”“白宫秋叙”展现中美良性互动
新型大国关系,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基于中国领导人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反复考量和决断,体现的是一代政治家的勇气、担当和创新。
“庄园会晤”、“ 瀛台夜话”、“白宫秋叙”、“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中美陆军首次进行机制性对话”……自习近平担任中国领导人以来,一次次出访、会见、交流、合作,始终着眼历史和现实,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中美两国现实,寻求在外交方面创新和突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开启中美良性互动新境界。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访问前夕,习近平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时指出,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应有充分信心、持久恒心,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不要让这样那样的矛盾、分歧左右中美关系大局,要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
习近平强调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2013年6月他与奥巴马庄园会晤时提出的。两国元首以政治担当和智慧,达成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2014年,瀛台夜话。习近平放眼长远: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此次会晤是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当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提出,发展中美关系,双方要加强合作,“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扰,避免猜忌和对抗”。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习近平9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并强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习近平看来,双方应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凡是有利于为两国关系注入正能量的,都要做“加法”;反之,都要做“减法”。
2015年9月,两国元首白宫秋叙。双方重申继续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然,这一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下阶段,双方应该继续加强高层交往,积极拓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全球性影响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正如习近平所说,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习近平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政治远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美中加强各层面交往,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完全可以避免大国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中美双方要增进战略互信,防止战略误判。两国应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筑牢“相互尊重”基础,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目标。
“要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空前增加。中美即都需要发展,两国都不需要冲突和战争,都没有意愿去搞全面对抗。”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看来,当下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拥有着新的动力。如果过去的中美关系的动力是靠一起来反对一个外部威胁,那么现在中美关系的动力已经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从反对到要共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不结盟、共繁荣” 中俄升级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是大国,又是中国最大的邻国。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展开他履新后的首次出访,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3年多来,俄罗斯是习近平留下出访足迹最多的国家。中俄两个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走出了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共同繁荣的新路。新华社称中俄关系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先行者,中国已将与俄罗斯的关系视为调整世界秩序的基础。
正如《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所言,“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习近平把中俄关系推向了第二次高潮:扩大了经贸合作的规模、在国际舞台上加强了协调,更重要的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两国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好感在增加。在2013年3月俄罗斯与中国开始奠定了新型关系:形式上是战略伙伴,内容上是盟友关系。”“‘莫斯科—北京’快车在欧亚大陆上加大马力,全速前进,成为全世界高速运动的典范。”
2014年2月,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不远万里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同俄罗斯人民分享喜悦。”一语道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2015年5月,习近平再次来到莫斯科参加红场大阅兵,普京在庆典上讲话,称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新型的大国关系,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这种新型伙伴关系有以下的特征:首先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针对第三国的同盟或者联盟。中俄之间的合作有着自己的驱动因素,也有着自己的一些逻辑的基础,它并没有对邻国或者其他的大国构成威胁。俄罗斯和中国并没有选择相互制衡,而是相互补充,在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和其他的领域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2015年6月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如此说。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政治经济专家马尔斯·萨利耶夫说,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以及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对于加深中俄关系和惠及整个地区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俄正在进一步深化经贸、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俄罗斯阿里巴里分析中心分析师米哈伊连卡说,“中俄两国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为亚欧大陆的经济谋划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正如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未来中俄各领域合作十分令人期待。中俄双方的合作可以带动本地区,乃至整个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携手向前发展。”
有评论认为,中俄两国建立起真正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建立起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21世纪大国关系的典范。
“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 中欧促进国际力量平衡
创造西方文明的欧洲,也是中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对接之地。中欧是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
舆论分析,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合作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主席3次到访欧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4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此访开创了中国外交史的诸多第一: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荷兰,首次到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首次到访欧盟总部,充分显示出新形势下中国对欧洲的高度重视。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刊文中指出,这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在欧洲舞台的全面亮相。
《欧洲时报》刊文报道习近平访德说,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中国和第四大国的德国,在经济上开足马力,继续当好世界经济火车头和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在政治和外交等其他方面,也将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谋求建立更为公正和合理的世界秩序。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评论习近平访法:“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不愿看见一个充满冲突的世界。中国乐见的是多极世界,寻求的是国际力量均衡发展。因此,中国强调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在欧洲,习近平出访受到德、法、荷等国的热烈欢迎,显示出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魅力和威力。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乔纳森·霍尔斯拉赫评价说:“此访创造了欧洲每个国家都与中国有特殊联系的印象。”
2015年10月,习近平专程飞赴伦敦,英国王室用皇家马车将习近平主席夫妇请入白金汉宫。紧接着,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来到中国。中欧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外交目不暇接。
英国《卫报》刊发社论,英国政界对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和拓展中英关系的必要性保持高度的一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中国,英国也必须顺应潮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洪建认为,今天的中欧政治关系高端大气,经贸合作高效务实,在今日之大国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法、中德、中英关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竞争,必然带动中欧关系整体的、可持续推进,合作发展、相向共赢,而非对抗拆台、零合博弈已成为中欧关系的主流。中欧关系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新兴力量与既得利益国家协同发展、戮力创新的有益借鉴。
中欧从未如此接近。中欧关系的篇章,正如同中美的良性互动、中俄的共同繁荣关系一样徐徐展开。中国也更需要通过发展中欧关系来拓展国际关系的战略空间并构建更加平衡、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
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战略,正推动中俄、中美、中欧关系取得新进展,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为当今国际关系体系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稳定性。
十八大以来的3年多,中国外交实践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大国外交战略,既为国内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又为国际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