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多来文艺事业的新发展新气象

2016年02月06日 09:26:43 | 来源:新华社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光明日报2月6日署名文章:从“高原”迈向“高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年多来文艺事业的新发展新气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的最后,他援引朱熹《春日》诗句,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希望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拳拳之心,殷殷之望。

  如何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成为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时代之问”。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出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无数中国文学艺术家赓续薪火、再造经典,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一年多来,为回答时代之问,文艺工作者们思索、讨论、行动、探索,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

  放眼潮平岸阔,留下一路长歌。

  布局谋篇:文艺发展的战略部署环环相扣

  文艺工作座谈会,悄然为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标注了一个新的里程。

  老艺术家阎肃在座谈会上说,延安文艺座谈会,明努力方向、开风气之先、启一代文风,正本清源,振奋了全国人民;今天,我举双手赞成开这样一次文艺座谈会,期待着这次会议能够振聋发聩,润物扬帆。

  诚如其言。文艺从来就担负着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五四以来,启蒙肇始,民智待开,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新民之工具、救国之利器;抗战时期,民族危亡,狂澜待挽,文艺作品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理论滋养、文化动员、精神鼓舞。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在民族危难之际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指针;邓小平在第四次文代会上强调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针,则让优秀文艺作品竞相涌现,为改革开放发出了振铎之声。

  同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文艺工作座谈会后,一系列文艺发展新举措、新规划陆续出台,环环相扣,布局谋篇,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全面部署、细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文艺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将文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破除评奖过多过滥、奖项重复交叉、程序不尽规范、个别作品脱离群众的弊端,以压缩数量提升质量,以规范评审扶持精品、引导创新。

  2016年元月,《2016—2017年全国文艺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出台,由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第一期专题培训研讨班启动,拉开了全国文艺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的大幕。按照这一规划,今明两年,将培训13万名文艺工作者。

  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已浓墨重彩写入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将成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文艺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建设迅速形成,为推进文艺事业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新风徐来:文艺工作者向下沉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浮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些一针见血的话语,成为文艺界认清当下问题的清醒剂。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鞭策与呼唤,成为文艺界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声声战鼓。

  无边光景一时新。

  向下沉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就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不久的2014年11月,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文艺战线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由此层层推开,截至2015年末,中国文联及所属各文艺家协会深入生产建设第一线、社会生活最基层,组织各类主题活动100多场,参与活动的文艺工作者1000多位,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区市66个基层活动点。中国作协组织了多批次、上百名作家,深入乡镇社区、革命老区、工矿企业及高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等重点生产建设一线,进行主题采访写作。

  随着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中国文联及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陆续举办数场“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成果展演。再次将目光投向基层,文艺工作者见证了最朴素的真理和最丰沛的情感,描绘了最鲜活的实践成果和最生动的社会场景,呈现了最接地气的语言和最动人的故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感叹,“鲜活的生活,让我们的创作技法也鲜活起来”。

  一年多的时间太短,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却春风化雨般浸润到文艺界各个层面。“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成为文艺工作者反身自省的对照,“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成为衡量优秀文艺作品的准星。“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引发了文艺工作者长久的讨论和思索,为文艺界吹来一股新风。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这样描述他对文艺界的观感:“这一年来,我能感觉到整个创作氛围和评论氛围的变化,大家的心态变得比较沉静,同时也能感觉到作家们的心气、对自我的要求更高了。过去大家见面会说我的书印了多少,现在见面大家更多地在谈艺术,在谈面对时代,作家思想上、生活上、艺术上的探索和创造。”

  好雨当春,润物无声,中国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景观、新标准、新趋势正渐成气候。

  2015年秋,被称作史上竞争最激烈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终于开花结果。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折桂。作为获奖作家,王蒙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

  “只要下了苦功,有了刻骨铭心的生活经验,有了血肉相连的感情交融,有了亲近大地的匍匐与谛听,有了对于人民音容笑貌的细腻记忆与欣赏,你写出来的人、生活、情感,就能突破局限、摆脱镣铐、充满真情、充满趣味。”

  这也道出了广大作家的心声。亲近大地的“谛听”,才能听到改革旌旗猎猎、文化细语喁喁,才能听到时代的涛声和历史的回响,才能与人民的喜怒哀乐、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高原”迈入“高峰”。

  精益求精:静下心来搞创作,把创作好作品作为立身之本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令所有文艺工作者警醒,“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多出优秀作品是根本、促进创作繁荣是目的,这已成为文艺界深入人心的共识,并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和实践。

  向上求索,以攀登创作高峰为目标——

  2015年,一些卓有实力的作家相继推出直面当下现实、扎根人民生活的小说力作。迟子建的《群山之巅》、陈彦的《装台》等均以精益求精的艺术手法、观照现实的思想主题,抒写了时代的史诗。“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较之过去,更接地气,更有正气。”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如是说。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气势恢宏、艺术精湛、震撼人心。歌曲《天耀中华》《光荣与梦想》《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深受群众喜爱,广为传唱。军旅作家王树增推出的纪实文学《抗日战争》,以恢宏的笔法和诗人的情怀重审抗战历程,登上2015年度“光明书榜”。他说,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成为文学艺术家不断追寻的彼岸,就像追求真理一样,如此才能打造出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

  求精求深,培养十年磨剑的耐力——

  2015年初春,电视荧屏上黄土高原风劲吹——根据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火了,收视率居全国前列,网络播放量超过20亿。根据红色经典小说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也在贺岁档火了,两周票房就超过了7亿元。

  “以崇敬之心进行创作”,这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智取威虎山》制作团队共同的特点。精益求精,矢志创新,才有了盛况空前的热播和热映。

  2016年1月底,梅兰芳大剧院的观众们看完新编现代京剧《西安事变》,纷纷涌向台前,用手机拍摄这出大戏谢幕的光彩。该剧以传统戏曲表现现代题材,以生动的戏剧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了西安事变当事者复杂真实的命运变化、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编剧孟冰在创作前,潜心研读历史资料、深入实地采风、十多次修改打磨剧本。演员们反复设计唱腔,精心排练,将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抓住了观众的心。

  2015年7月,德国汉堡德意志剧院迎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茶馆》。开演前,1200张座席票早已售罄,观众却守在票房不愿离去,等着“捡漏”退票。在剧院开放站票后,20多个席位上又站满了观众,创造了这座剧院的历史之最。

  另一部同样有着辉煌历史的舞台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也在延安首演70周年后,重新编排、全国巡演,经四代传承再次绽放经典光芒,形成了2015舞台剧的重要景观。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戏比天大”的创作传统,让这些经典剧目历久弥新,有力地回答了今天文艺界对“精品何来”的追问。

  去浮去躁,实现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赢——

  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迈入四百亿时代,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票房总额的61.58%。在年度81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47部。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笃定恒心、精雕细琢,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被誉为国产动漫电影良心之作;《滚蛋吧!肿瘤君》、《狼图腾》在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昭示着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工业水平。去浮去躁、打磨经典的要求,已经从电影这一最具大众性、最具市场竞争性的艺术领域体现出来。

  彰显精神:用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

  2014年8月,国际译联将“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是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中国。

  2015年8月,备受瞩目的雨果奖在美国西雅图附近的斯波坎市颁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纪录。

  这是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艺迈向世界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传承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积极参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当下中国文艺发展的一个动向。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时代课题,指出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一段时间后,“运用文艺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被作为“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推动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不断增强中国文艺的吸引力感召力,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成为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的自觉。

  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开播。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摆脱了孔子塑造刻板单一的窠臼,让孔子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生活。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饶有趣味的表达,也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

  孔圣人的亲情和孝道给中文名为谭思婷的美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在看完《孔子》后说:“我觉得中国的声音变得可以理解了,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普通人谈起他们为什么需要回家,为什么要回家照顾母亲。”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谈起观后感说:“我经常会看到西方人拍他们自己思想家的纪录片,而中国这么多年来都没有这方面的好作品。要让西方人阅读《论语》、《五经》可能做不到,所以用纪录片这样的方式,可以唤起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渴望和喜爱。”

  《孔子》的成功是近些年来带有中国审美的文艺作品走向世界的缩影——

  纪录片《故宫》的国际改编版风靡海外,表达了著名文化地理符号背后的厚重历史;纪录片《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在国际主流纪录片播出平台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展现了央视春晚以及这一中国民俗背后三十年的时代图景。大众文艺《中国好歌曲》的节目模式被海外订购,吸引力在于原创,也在于其所表达的东方美学意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实现国际传播,是因为中华美食,更因为其中流动的中国文化兴味。谙熟市场的普遍传播规律,更要展现出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关怀,已经成为成功走向世界的作品的共同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和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中,对下面这一说法表示赞赏:“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的总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文艺生长的广袤原野,伟大的改革时代是文艺发展的阔大蓝天,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引领下,中国文艺正健步走入发展新阶段,阔步迈向发展新境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