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突破口。记者昨日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已有326家污染企业、150家低端市场从北京退出,今年将继续对不利于北京环境建设、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提高生活型服务业品质要求的功能加快疏解。
据介绍,“动批”疏解将在今年基本完成,腾退升级共计20万平方米;东、西城的生产制造业企业将于明年底前全部退出。
今年“动批”将告别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区域性批发市场这一业态已不适应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西城区区长王少峰介绍,“动批”疏解将在今年基本完成,腾退升级共计20万平方米。其中,金开利德、万容天地、天和白马和众和市场的疏解工作将加大力度推进,世纪天乐、东鼎市场的疏解也将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
此外,今年西城区还将启动西天意、官批、万通的疏解工作,共计6.9万平方米,于2017年全面完成。马连道地区市场也将进行主体升级。
腾退用地将用来“补不足”
据统计,去年西城区共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市场19个,疏解、转型总面积达29.6万平方米。其中,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商场在元旦前如期闭市,东天意和部分西天意市场疏解工作也顺利完成,天和白马二期已转型为北矿金融大厦。
从全市范围来看,今年北京还将撤并清退90家低端区域性市场,实现新业态聚集,腾笼换鸟。
腾退出的空间将如何使用?市发改委主任卢彦介绍,除了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服务于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建设之外,还将用于“补短板”,弥补城区现有的不足。“比如安排建设中心城区亟需的停车场、绿地,市民生活亟需的超市、便利店等设施,保障百姓在首都的生活更加便利。”剩下的部分空间则将用于高精尖产业的发展。
城六区制造业五年内退出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制造业要迈向高精尖,创新驱动是根本的一条,而一般性生产制造的环节则要转移到京津冀更大的范围内发展。据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今年北京将以城六区企业为重点,加快产业转移与对接。其中,东、西城生产制造业企业将于2017年底前全部退出,到“十三五”末,朝阳、海淀、丰台与石景山区的生产制造环节也将基本完成退出。此外,高污染企业将继续关停退出。“争取2016年再关停污染企业30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关停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的任务。”
在卢彦看来,疏解的关键在于聚焦和统筹。“不仅要聚焦北京的重点疏解领域,比如丰台的南苑乡、西城的动物园地区,也要聚焦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引导企业向集中承接地聚焦。”统筹则意味着实现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人口结构的统筹布局。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