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纪妍
(作者祖纪妍,“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戏剧导演,北京大学电影学硕士;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云中行走》的确是本周最值得观看的院线新片。不玩弄噱头,也没有任何讨巧的结构,只踏踏实实讲了一个年轻人单纯而执着追求梦想的故事。作为一部传记片,其整体质量绝对不输《万物理论》。
影片开篇就以“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白底黑色字幕,宣誓故事的“真实性”,紧接着荧幕上出现了一个站在自由女神火炬上的叙事者,他直视镜头向观众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的青春往事。仅仅一个开场,就奠定了后面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得所有必要的内心独白不显得突兀,同时也使主人公一个法国人作为纽约客的自豪感跃然纸上。非常个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手法,很值得中国主旋律影片学习。
《云中行走》的故事主线,就是从小立志成为“走钢丝的人”的菲利普最终征服双子座大厦的故事。他因迷上高空走钢丝而遇到导师,遇到恋人,最后纠集了一拨“猪一样的队友”,决心挑战双子座大厦。高空走钢丝是一个以命相搏的事情,导演不遗余力地渲染它的紧张感,最后把高空走钢丝表现得像抢银行一样惊心动魄,让故事充满动感,也充满戏剧性。
每一个技法都可圈可点,扎实而又有新意,但最令我惊叹不已的还是导演对视觉奇观的巧妙利用,至此3D技术终于有了自己的艺术依据,身临其境不再只是感官刺激,而成为观众感受电影艺术魅力必不可少的一环。
110层高空的眩晕感在3D效果的包装下,绝对是这个电影最大的看点。但导演并没有将之滥用。因为这并非一部动作片,与《碟中谍》系列中紧张刺激的来源是有本质区别的,那是一种对自我的战胜,对人类极限的突破,具有人心征服钢铁的哲学意味。所以,导演并没有利用技术制造出的眩晕感来表现紧张,而是以此来表达平静。当菲利普经过了一夜的“非法施工”,终于把双脚都踏在双子座大厦之间的钢丝上时,他的心情是由奔腾走向平静的——周围的喧嚣消失了,纽约城市的浮华消失了,只剩下脚下的钢丝通向一个缥缈的彼岸,周围萦绕的都是虚无的景象。观众们透过3D眼睛,可以感受到周围实景的事物正在飘远,雨雾缭绕过来,与高空的刺激感最接近的感觉竟然是漂浮。电影技术与电影内容的完美结合,使观众在那一刻能感受到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自由。
为了使这种对自由的刻画更加深刻,剧作上用了三次“选择”来强调这种自由:第一次是挑战成功后,菲利普听从内心的召唤再次走了回去;第二次是菲利普站在高空中时,内心深处产生出的感激之情,他单膝跪地,向钢丝,向双子座大厦,向整个世界,向周遭的一切致敬;第三次是钢丝两段都有警察围追堵截的时候,菲利普选择在钢丝之上停留,或坐或卧,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云中行走》讲述了单纯的梦想,和单纯的自由,也包涵了单纯的爱情、友情和师生情。在这些克制的单纯中,电影技术好像正在褪去资本的外衣,留下的都是对艺术表现力的支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不是只让观众产生自己也站在钢丝上的幻觉,而是让观众能够体会站在钢丝上的角色的内心世界——物理感觉上的相似性是为引发心理上的共情而服务的,重要的不是高空,不是危险,也不是眩晕感,而是那份实现梦想后的平静,那份澄澈心灵中的自由,那种让泪水几欲喷薄的感激之情。喜欢故事的结尾,在帮助爱人实现理想之后,安妮淡然地离去,那么美好,那么独立,就像电影开始不久曾出现过的雨中的巴黎。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