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国考”正变成“正常”的考试

2015年12月01日 11:01:3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本文系作者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已于上周末结束,今年有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其实,大规模弃考现象并非今年首度发生,2012年度国考,133万人报名,最终37万人“弃考”;2013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38万人;2014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40万人;而去年国考“弃考”人数高达50余万人。

  从以上这些数字中,人们可以给出很多解读。比如认为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下降,很多人虽然报名考试,却不认真准备参加考试;又比如,一些人寄希望于公务员考试,但不把它当成求职的第一选择,甚或在报名和考试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找到了更心仪的工作;从考生心态来看,亦不乏一些人当初报名就是随大流,反正不心疼这点报名费,到了考试当天就干脆缺席了。

  从大量的“弃考”人数,到种种可能的“弃考”原因,其实很难得出以国考为代表的公务员考试热度下降的结论。至少,从报考人数和竞争激烈程度来看,国考依旧堪称“中国第一大考”。而且,我们也不能给出预测,未来“弃考”人数和比例是否会越来越多,报考人数是否会越来越少。但是,包括“弃考”人数在过去几年居高不下在内,种种迹象表明,国考正变得越来越“正常”。

  判断一场考试是否“正常”,有很多个维度标准。试题出得严谨,评卷认真严格,那是一个维度;考试组织有序,杜绝抄袭作弊,那又是另外一个维度;而实际考试人数占报名人数的比例,当然也是一个维度,但是这个维度的评价标准,要结合考试类型来看。拿国考今年86.9%的到考率来说,如果高考、中考和各类毕业考试那么低,那么或许可以认为这些考试遇到了“危机”,但对国考来说,目前这样的到考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不能武断给出结论。

  人们通常说的国考,有一串很长的正式名称: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工作。一般人不需要记住那么长的名字,只要记住这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收公务员的考试就行。简单说来,公务员考试就是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招聘考试。分析公务员考试是否“正常”,就必须把公务员考试放在招聘考试的前提下理解。

  自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就业从包分配变成双向选择,包括国考在内的公务员考试也是双向选择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机关通过考试甄选合格的工作人员,这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方向,考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理想报名参考,这是公务员考试的另一个方向。两个方向都畅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只要在录用后的报到前,都处在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如果说报名是双向选择的第一步,那么笔试仅仅是第二步,可谓依旧处于双向选择的前半程,此时出现大量放弃考试人员并不奇怪。

  在学校、社会上的各种考试中,招聘考试是“弃考”比例比较高的考试,这其实是一种常态现象。对学生来说,中高考意味着能否升学,而且大多数人只有一次机会,当然不能轻易弃考;像职业资格考试、英语能力考试等考试,虽然可以有多次机会,但是往往因为对考生存在必需性,所以弃考也会比较谨慎;只有招聘考试,既要你情我愿,又要机缘投合,因此在多数招聘考试的笔试场合,都会出现较高比例的“弃考”现象。

  国考“弃考”人数较多,意味着国考不再是招聘考试的“例外”。在推动公务员职业化的过程中,公务员考试作为公务员这种职业的入口关,当然不应该成为职业化的“例外”。像很多招聘考试一样,国考一样遭遇“弃考”,遭遇考生的中途放弃,并不值得过度解读。相反,我们应该为这种“正常”感到放松,允许相关数据在正常范围内的浮动。只有国考成为一场“正常”的考试,公务员才能成为一类“正常”的职业,国家机关才能更加“正常”地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