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80后被坑”是吐槽更是反思

2015年11月19日 16:11:2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首席主持人;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80后是被坑的一代吗?我在节目里问听众。

  有一位听众给我留言:“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刚出生就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六六年上小学正好赶上文革,一进学校就看见老师被高年级的同学和工宣队在批斗,七七年高中毕业该上大学了,又恢复高考,好不容易工作了又遇到下岗失业,现在快要熬到退休年龄了,又要延迟退休了,我们找谁说理去?!”

  除了这位,还有60后的大倒苦水:“我上学时赶上文革,十五岁成最后一批知青,好不容易回了城,什么都耽误了,还有什么比青春幻灭更悲剧的?”另有90后的留言:“80后赶上的我们都赶上了,还变本加厉,各种课改,各种教育实验,我们才是被坑的一代好吗?”

  又有一位80后的父母辈留言说:她80后的儿子目前在国外学习生活,而她的同龄人中还有不少连国门也不曾出过。

  我猜,如果40后、30后也来发言,他们一句话就会把其他人“秒成渣”——“没赶上战争,你们也好意思叫苦?”

  这个话题很容易就变成:比一比哪一代受过更多的苦难。《人民日报》下属微信公号里的反驳文章基本上也没脱离这个思路,大概意思是说:每一代人都很独特,都吃过苦,80后固然压力大,但也赶上了好时候,问题当然有,可问题都在解决中,所以,别夸大苦难,别抽象的发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想吃肉包子,嫌弃白馒头,结果妈妈特意蒸了一笼的“棒子面窝窝头”让我忆苦思甜。这篇反驳文章,差不多就是一碗这样的忆苦思甜饭。

  生活越来越好,这简直不需要论证。但是,生活越来越好,和烦恼的多与少,还真不见得成正比。否则,也不用研究幸福指数了,直接按GDP排序不就得了?

  在幸福指数的研究中有一个发现,幸福感受到心理参照系的影响,越是封闭的社会,其成员越容易知足,越是开放的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越容易受伤;对自身成就的期待与最终结果的差距也影响人的幸福感;人们对社会环境的信任感、安全感,也影响他们的幸福感。有报道说,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三次调查,分别是1990年、1995年和2001年,结果形成一个抛物线:1990年到1995年是在上升,1995年到2001年却在下降。2009年,美国密歇概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还在下降。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一切蒸蒸日上,人们在纵向比较中收获了快乐,但是随着社会转型,阶层分化,资源竞争加剧,人们的感受便越发复杂。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后,反而有那么多不满足。

  在引起共鸣的“我只想说,咱能不能换一代人坑”的贴子里,关心了这样几个方面:独生子女,大学收费,房价大涨,二孩放开,老龄化社会。这几个问题该不该被反思?当然应该。不仅应该,它们还是相当长时间的社会重点议题。

  独生子女政策的得与失本来就需要充分全面的检视,不管是对经济,对环境,对人口结构,对老龄化,对社会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在这项政策坚持了三十多年之后,在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对于它的评价,哪怕是批评,也不应该变成不可触碰的忌讳。不管持怎样的观点,都不应该再重复当年只允许一个声音的历史。

  大学收费也好、房价大涨也好,老龄化社会也好,受到影响的并不只是80后一代,但是,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们,将之以一种段子的方式点了题。无论何时,反思和批评都是有必要的,而反思和批评,会因为带来疼痛,而不见得受欢迎。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80后在集体吐槽,还要看到,他们为什么吐槽。不要简单地归结为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要从这些牢骚中,看到他们在批评什么,从中读懂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着怎样的改变。关心这些,比提醒他们忆苦思甜可能更重要。更不用去大费周章地劝诫人们向前看——就像你跟一个失恋者说“天涯何处无芳草”“枯木前头万木春”一样,道理当然是那个道理,但也是正确无比的废话。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