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任性的作一把——记录第十六个记者节前的一天工作

2015年11月08日 15:58:56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者杨威,城市频道首席记者,从业15年,08年汶川地震第一时间赶赴北川,并先后六次去往震区,今年参与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全程报道。参与城市频道征书圆梦活动。带着五万余册图书,远赴云南贵州大别山区,为21所乡村小学建起了爱心图书馆。同时担任南京小希望之家公益组织理事,发动社会力量关注困境中的儿童。)

  接到荔枝编辑的约稿,截稿日期是117号晚上。我一直在出差,奔波中也在想怎么更好的完成这份有关“记者节”的约稿,想了很久,就记录下我在截稿前的这一整天吧。

  2015117日,这一天是有着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的“习马会”,也是我去云南腾冲准备接留缅远征军遗骸归国的第四天。因为缅甸云南商会的反对,“老兵回家”团队和远征军家属60人一行赴缅并没有接回347具远征军老兵遗骸,在腾冲的前三天,根据事态的进展,我每天都有三分钟左右报道发回。

  117号,是我要离开腾冲的日子。

  这一天的开始是凌晨1200,我和摄像康康整理前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睡了五个小时,7号早上六点起床赶在众多媒体之前发出了一万字的发布会实录。

  早上715分,接到志愿者超级娜的电话,昨晚约好的90岁远征军老兵缪琨爷爷必须在800钟之前接受我的采访,因为他8:00就要乘大巴到机场。立刻起床化妆,一刻钟,变成了光鲜亮丽亲和自然的美女记者。(就不能低调谦虚点儿)

  缪琨爷爷原本要去缅甸接回自己的哥哥和一起抗战的战友,可是,归程受阻,没能带回自己的哥哥和347位战友遗骸,缪爷爷只能在密支那带回一抔当地的泥土……90岁的缪爷爷给我们展示这一抔缅甸泥土的时候老泪纵横。我也哭了。

  送走缪爷爷,又采访了几位远征军家属,试图电话联系中国缅甸大使馆新闻发言人,中国驻缅大使馆对远征军遗骸归国问题也做出表态。遗骸归国,中途受阻,尽管这不是一次按既定路线完成的采访,但每一个经历的波折都是老兵回家的推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早上900,完成了全部的采访,我也要赶1025从腾冲到昆明的飞机。赶到腾冲机场1002分,机场排了长长的安检队伍,而我们的飞机已经开始登机。这时候几个热心的台湾同胞给我们让行,说来我们这里吧,我们是1100的航班。安检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台胞证,我脱口而出:今天是“习马会”,咱们两岸同胞这样的重逢,也该合个影,于是:

  飞机五十分钟到昆明,这五十分钟,我在飞机上听了同期,我们要赶下午一点四十五的航班飞南京。我找了个有Wi-Fi的茶餐厅,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写好稿子,传回家里。1321分没来得及吃午饭,就听到广播里喊:杨威康睿博请尽快登机!

  为赶当天晚上的播出,我和摄像待飞机平稳飞行后就开始配音剪辑片子,我们原本的座位是32AB,但一位空姐看到我们的空间那么小,还在工作而且设备又多,就帮我们把座位升到了舒适经济舱。飞行的两个半小时,我们差不多完成了片子的剪辑。

  下午四点半,飞机落地,看到终审稿,有些内容还要重新调整,赶回去怕来不及,我和摄像留在机场把片子剪好传回,在机场的永和豆浆,两根油条一杯豆浆就是我们这一天吃的最正式的一顿饭。这张图片是摄像一边传片一边赶路。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700

  零距离正好在播我的片子:一天,145个小时,赶了两班飞机,就这样从云南腾冲到江苏南京。看到了我节目的播出,那一瞬间还是有点小成就感的。

  这就是我记者节的前一天。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很多个这样的一天。

  今天,是记者节,虽然没有特别的欢庆方式,但节日总让人感觉开心。想跟我的女儿说,妈妈爱这份职业,更爱你。想跟我的爱人父母说,这一年去了很多地方,都不是为了去看风景,但留在心里的东西都很厚重,希望下一次专门为风景、为你而来。我爱你们。所有的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好好坚守。

  (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