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镇江文物部门对西津渡玉山大码头进行了考古发掘。这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渡,正逐渐被从地下唤醒。
玉山大码头遗址位于镇江新河路两侧,清康熙年间在江边修建救生码头后,此处被百姓习惯地称为大码头。镇江博物馆考古部考古队员陈长荣表示,清代的《镇江二十四景》中记载,此处叫叫西津小渡。码头的背景和500年前的一幅画基本上相似。
考古队员在随后的遗址考古中,发现了历代官署、江岸、码头平台,南宋铠甲堆放点、北宋台基墙以及各个时期的陶、瓷、铜、铁、石等众多遗物,基本确定这里就是玉山大码头的位置。遗址的发现是镇江作为历史上军事重镇的重要佐证。镇江博物馆考古部考古队员陈长荣表示,历史记载:南宋时期韩世忠部队的水军基地建在超岸寺底下,当时水军检阅台叫做浮玉亭,有很多水军驻扎此在。
目前,玉山大码头的江岸和建筑遗迹考古工作已经完成,共发掘2000多件文物,证实了这里到清代仍在正常运转。
目前,镇江已决定对此处遗址进行保护开发,使其外观上和西津渡景区保持一致,并在码头上方加入玻璃步道和幻影成像多功能厅,让游客近距离欣赏的同时,不会对码头造成破坏。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