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应重新审视战术核武器作用

2015年10月28日 10:14:00 | 来源:腾讯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前段时间,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披露,巴国总理在与美国总统会晤时,坦承巴基斯坦已经发展出短程战术核武器,并且部署在印巴边界,用于遏制印度有可能发起的对巴常规战争。

  一:巴基斯坦为何要公开战术核武器?

  按不少人的想法,巴基斯坦有了战术核武器以后,应该作为“秘密武器”、“底牌”藏着掖着才对。这样既能虚虚实实,让印度摸不清底细心生顾忌;又能在战时出其不意,在印度军队猝不及防的时候造成最大的杀伤破坏效果。

  这种做法对于巴基斯坦有两点是不可取的。第一,印度摸不清底细的另一面,就是印度军队不能最终确信巴军拥有的装备实力、并有敢于在战争爆发后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决心,这既有可能导致印度军队错误的低估军事风险,开启战端。

 

中国应重新审视战术核武器作用

  巴基斯坦的哈塔夫-6弹道导弹。目前巴基斯坦没有公布战术核武器的具体形式,但采用弹道导弹的可能性比较高。

  第二,巴基斯坦的经济和总体军事规模力量远远落后于印度,两国在第三世界中一个接近垫底,一个是第一梯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巴基斯坦的经济极其糟糕,如果没有中国等国家的强力扶持,早就破产崩溃了。巴军的最大战略目标是防止战争打响,而不是在战争爆发以后取得多大的战绩。

  构成威慑的核心要素在于实力、决心、让对手知道。在巴基斯坦此次的高调展示中,三种要素是这样构成的:核力量的大规模杀伤破坏能力,彻底抹平了印度军队在坦克火炮飞机等常规武器装备上的优势,这是实力。

  开发出短程的战术核武器,并且部署到印巴边界,这反应了巴军在战争爆发后使用核武器的决心。而巴总理向美国总统通气,并由外交部长对新闻界公开核武器信息的过程,完成就是最后一步:让对手知道。

  二:俄罗斯依靠核武器威慑熬过艰难年代

  巴基斯坦并不是用战术核武器来威慑和抑制潜在局部战争爆发的唯一国家,现在的俄罗斯也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经济从90年代初的崩溃和休克中一直在恢复,但总体水平仍然很有限。

  尤其苏联的常规武装力量编制很大,给俄罗斯军费开支造成了很大的额外压力——太多的老式装备维护起来极其费钱,又没有什么战斗力,砍掉吧,又舍不得。这样一年到头下来,俄罗斯真正能用于原有装备性能升级、采购新装备的军费并不多。

 

中国应重新审视战术核武器作用

  在经费极为有限的年代,俄罗斯海军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北风之神和配套的布拉瓦导弹组合形成的核威慑能力建设上。

  在常规武装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国防需求的情况下,俄罗斯更加倚重核武器的威慑效果。俄罗斯多次对外表示,一旦外敌入侵到俄领土以内一定规模,俄就将毫不犹豫的动用核武器攻击。总体上看,俄罗斯时代的核政策总体上看非常有效。

  即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渗透和削弱俄罗斯周边的传统控制领域——比如挑起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战争;但至今没有哪个西方国家,敢于直接在俄罗斯本土上进行明显的军事挑衅,都只是隔着第三方打代理人战争。

  三:我国对战术核武器威慑力的运用,收到传统核政策的极大制约

  我国虽然近年以来军事力量在高速发展,但是一方面积累下的欠账太多,另一方面在高精尖的科研和工业领域以及军事理论的研究、验证上还比西方军队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可见未来内都会和美国这样的头号军事强国在军事总体实力上维持较大的差距。

  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很长时间内,我国都不能彻底抑制和消除被美国挑起、并拖入局部战争的风险。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形势都很艰难,我国经济也开始明显放缓,过度发展常规军事力量会给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最终反而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中国应重新审视战术核武器作用

  没有任何一种政策,可以不变的适应于不同的历史时代。

  这种背景下,寻找一条低经济投入、高几率消除常规战争风险的路子就很重要。强化战术核武器的威慑意义,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向;但这一方面的最大阻力,不在于我国的技术水平——我国是拥有热核武器和中子弹这样先进核武器的国家,而在于历史上的政治束缚。

  我国在艰难的冷战时期,曾经做出过任何情况下,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当事非常弱小的核力量不被美苏毁灭在摇篮里。但数十年过去以后,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与当年大不相同,或许是到了该重新审视我国核政策的时候了。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