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时评:青岛大虾这事儿的洗地角度会有哪些

2015年10月08日 16:05:39 | 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曹 林

  (作者曹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中国青年报编委;本文系作者为江苏网络电视台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央视报道了“38元大虾”的调查:老板还有更狠的“蛤蜊也论个卖!”青岛“善德烧烤店”宰客:大虾标价38元,结账时说论只卖。从录音中可以听到,老板说:“再吵吵全论个,一盘蛤蜊38个,两盘760!一盘扇贝12个,两盘240!”派出所说管不了,物价局说明天谈。游客说:“很无助、很委屈、很憋屈!”

  因为击中了公众对被宰的痛感,青岛大虾事件成为黄金周宰客的典型事件,网上一边倒的批评青岛的旅游环境,有人称要剥夺青岛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有人调侃说“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38元大虾更激起了网友的段子灵感,无数涉虾段子喷薄而出。

  人神共愤、一边倒痛骂的大虾事件,如果要洗地,可以有哪些洗地角度呢?

  其一,死抠细节洗地法:别瞎了,这虾不是一般的虾,是很难捕到的海捞大虾,一只38元不算贵。今年也许是青岛捕虾的小年,去年当地媒体就报道过:海捕大虾产量低,一天4网捞38只出海虾心情忐忑――一天4网才捞38只,卖你个38元算贵吗?齐白石画的虾都能值千万,真虾38元怎么了?

  其二,混淆责任洗地法: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让你黄金周出来的,谁让你点大虾的,谁让你吃的?市场经济下,再贵的东西都有,嫌贵就别乱点,看清楚了再点。 

  其三,比差比烂洗地法:宰客的事情又不只是青岛有,全国各地那些著名的景点哪里没有?为什么偏偏盯着我们青岛这点儿小事,把这点小新闻当成多大的事儿去炒。有本事去曝光全国各地所有的宰客现象。相比那什么市、那什么城,青岛已经算不错的。 

  其四,以美遮丑洗地法:媒体就会炒作,把个案当普遍。宰客的只是青岛个别奸商,我们多数商家是好的。然后罗列一系列青岛好人好事。 

  其五,臆想反转洗地法:别只听顾客的一面之词,别只信媒体一边倒的报道,现在还没听老板的说法,顾客可能也有问题,小心新闻反转。今年媒体曝光云南导游辱骂游客的事件,后来不就反转了。 

  其六,转移话题洗地法:别把眼球浪费在38元大虾这种小破事儿上,还是多关心关心像苏树林落马这样的新闻吧。

  其七,阴谋论洗地法:呵呵,我去,别傻乎乎跟着媒体一起黑青岛了。为什么突然之间矛头都指向青岛,为什么网贴跟媒体报道配合得那么天衣无缝,为什么一个曝光接着一个曝光?显然是水军有组织的行为。到底是谁在有组织地黑青岛,不用说都知道是谁,这几年青岛旅游太火,影响到其他地方的利益。

  其八,嘿嘿,各位继续补充呵。

  针对此事的这些“洗地角度”多是我瞎、瞎、瞎编的,但也是以往那些负面新闻中常见把水搅混的洗地模式。一些地方面对媒体曝光的问题,不是虚心接受批评,不是去调查更多真相,而是本能地去遮、去掩、去粉饰、去狡辩。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每一次洗地其实都会引发新的围观,制造新的话题,形成新的发酵点。一些地方官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诚意,而是迷恋这些把坏事说成好事的“洗地模式”,反而不断制造次生舆情。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青岛方面并没有给自己洗地,而是深刻吸取教训严肃处理问题,虽然在先期处理上暴露了很多问题,并在应对上慢了一大拍,但后续的举措和纠错态度还是坚决的,没有去为这种奸商洗地,没有用政府形象为丑陋行为背书,而是迅速调查后严惩相关部门官员,并举一反三发出“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告”。当然,这只是舆论压力下的反应,考验青岛的是,在热点过后会不会很快习惯性地健忘。 

  但愿青岛旅游这一次生病,不只是青岛吃药,不只是青岛旅游出丑其他地方围观,其他地方也要跟着一起吃药。否则,下一个黄金周成为典型的,下一次付出沉重代价的,就可能是另一座城市。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