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春可赏花,万顷梨花作雪飞;秋可采果,金果累累香醉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村,百姓们依托“果”经济、深挖“花”潜力,富民强村。这里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点”等诸多称号。
7月20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行动“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采访团来到宿迁市宿豫区梨园湾社区,带您探访小梨村的幸福生活。
“你看这些梨子,个头可以的,估计还能长个二三两,到六七两左右!”大雨过后,梨园里氤氲出独特的清香,层层叠叠。66岁的果农吴良夫正抬头查看挂果情况,树枝被压得沉甸甸的。他咧开嘴开心道:“八月底就能全面采摘咯!后面就是追肥打药,除几遍草,就算完成任务了。”
生在梨园、长在梨园,吴良夫一家靠梨树生活着。以前都是“望天收”式的传统农业种植,每亩地年均纯收入仅在1000元。四年前,在政府的帮扶下,他又承包了五亩土地,展开规模化种植,并从南京调运优质品种树苗,收入翻了近十倍。
“一亩地的年收8000块钱到10000块钱,等明年再收的话,能过万!” 吴良夫说道。
怎样挖掘“花”潜力、打造“果经济”,来带领百姓致富?梨园湾社区开动脑筋,围绕“梨”创建特色品牌。如今,这里的梨树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百年梨树有2000多棵,每株梨树年产精品梨果200斤以上,还开发出了梨汁、梨膏等深加工产品。
果农张学同特地给我们推荐了这里的梨膏:“线上线下都在销售,全部是全天然的,任何东西都不掺杂,对孩子的咳嗽、润肺效果特别好。每年都要卖出几万瓶。”
在销路上,梨园湾也下足了功夫。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万先说,以“支部+电商”、“众筹梨”“众筹梨树”销售模式,与电商平台合作,让梨树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在梨园湾,白色墙上有各种生动接地气的彩绘,村民张恒告诉我们,这是在阐释人情新风“宿9条”,比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随礼往来一二百,不把人情变成债”。村里还为此配备了两支志愿服务队,一支叫“老梨树下的宣讲队”,另一支叫“不梨不弃志愿服务队”。张恒说:“‘老梨树下的宣讲队’,由名家讲师、社区书记、老党员干部、百姓名嘴、返创人员等组成。通过走进梨花书院、走入老梨园等形式,开展新思想宣传、道德讲堂、知识讲座等服务。比如围绕人情新风‘宿9条’,向居民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让老百姓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真正成为人情新风‘宿9条’的宣传者和受益者。‘不梨不弃志愿服务队’由社区干部、创业青年、农技人才、电商人才等组成,专业服务梨产业发展和梨园湾景区提升。”
春可赏花,秋可摘果,村居环境也好,依托“梨文化”,是不是可以让发展的步子迈得更远?近年来,梨园湾社区着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先后成功举办了梨花文化节、采摘美食节等活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了解这里,并爱上这里。
站在刚举办完“青蛙音乐节”的矮山头上,李万先望着不远处3000亩新苗,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短期目标,是关于这里的致富法宝——梨树。
“未来想成立合作社,由果树种植能人来统一管理,机械化管理,这样既能省人工,还能出高品质的梨子。这个目标要等到全部梨树投入生产,大概需要五年的时间。未来,我期待老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李万先说。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江苏广电宿迁中心站 宿迁台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