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信息岂能“循环使用”,沦为筹款道具?|荔枝时评

2021年04月19日 14:27:0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于立生

  (作者于立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朋友转发的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微爱基金会)爱心筹款链接中,罗女士看到了女儿小桐患癌症需救助的信息,但筹款文案和女儿照片并非她提供,所谓小桐“还要做骨髓移植手术,手术费大概在50万元左右”也不实。 

  看到这个链接罗女士才想起来, 此前孩子生病需要筹款时,她认识了轻松筹的一名工作人员高某。前段时间,高某告诉她,跟微爱基金会签下一份协议并邮寄一些材料,就能获得该基金会5000元的捐助。“基于对轻松筹工作人员的信任”,她当时没有仔细看协议就签字邮寄材料了。

  不过,罗女士之前已通过轻松筹筹得女儿治病费用,已无需再筹款。这些信息为何会出现在网络上?这个链接,是此前曾帮助过小桐的爱心人士转发给罗女士的,他们也满是质疑:家长为什么会借孩子名义再次发起筹款,是不是在利用孩子赚钱? 

  且不说现在罗女士并没有发起募捐,即使她确实通过轻松筹与微爱基金会合作,启动募款救助,那么,受益人也只能是她女儿。

  可如今,在轻松筹和微爱基金会的“神操作”下,她除了有望分得5000元,其他善款都将归微爱基金会所有——根据微爱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说法,这笔善款将用于救助其他经济困难并需要治疗的大病患者。那么,小桐的患病信息被“二次利用”,也就沦为了微爱基金会进行一般性募款活动的“道具”。

  轻松筹本是服务于个人大病求助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和慈善组织合作。但这样的“合作”却给相关各方都带来了极大困扰。对罗女士来说,爱心人士误以为她贪得无厌,重复利用女儿病情信息圈钱。别人只当她又筹了50万元,不知道其实只能分5000元。

  对爱心人士来说,也很容易一不注意就踩进坑里,受到误导。他们以为是在给小桐献爱心,却没想到,其实是在给微爱基金会完成募款绩效添柴加薪。这也是对爱心人士的极不尊重,甚至可以说欺诈。

  更何况,筹款文案中说小桐“还要做骨髓移植手术”还是假的。罗女士表示:医生没告知她女儿需要进行骨髓移植。这是编造虚假信息募捐,也涉嫌诈捐。

  对此,轻松筹回应称:《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倡议书自律公约》中,倡导与公募慈善组织对接。微爱基金会则表示:“我们这一期以用两个患者案例的形式对外宣传,所有流程都是合规的”“患者家属此前已……签订过捐赠协议和知情同意书。”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合理解释所有问题。

  网络求助平台和慈善组织合作,只能是在患者确有真实筹款需求的前提下,不能把已完成筹款任务的个人求助信息,嫁接到慈善组织的一般性募款上,使之沦为公募道具。

  个人网络求助、网络平台和慈善组织合作的定向募款救助、慈善组织的一般性公募,本应界限分明,不相混淆,各自规范运行。如此,社会爱心资源,才能有序流动,良性循环。这也是对爱心人士的爱心善意的最佳呵护。 

  打着“合作”旗号,将过期求助信息重复利用,作为慈善组织募款活动的道具,这既是对个人求助信息的过度开发,也是对社会爱心资源的竭泽而渔,吃相也未免忒难看了点。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