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推出“彩礼贷”,婚姻陋习不能一“贷”而过|荔枝时评

2021年03月17日 10:50:2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毕舸

  (作者毕舸,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3月16日,一张江西九江银行的“彩礼贷”宣传海报在网上流传。

  网传海报显示,该“彩礼贷”最高可贷30万元,最长可贷一年,年利率低至4.9%。值得注意的是,申请条件之一为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贷款用途为新婚旅行、购车、购家电、购首饰等。据媒体调查发现,所谓的“彩礼贷”,其实是该银行的一款消费贷产品。

  “彩礼贷”对于贷款人身份及贷款期限限定严格。贷款年限限定在一年,要在如此短时间内还清最高达30万的“彩礼贷”,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为彩礼发愁的人刚看到“彩礼贷”名头时的心动,很快会因此严苛标准而放弃。至于九江银行要求贷款情侣一方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银行从风控的角度出发,要求借贷人具备稳定的还款能力。但与此同时,这一身份界定排除了大量其他职业人群,“精准营销”的做法也容易引发职业及身份歧视的争议。

  即使有人愿意尝试“彩礼贷”,是否又真能减轻未来小家庭的负担呢?贷款本金加利息都要偿还,夫妻双方有一方的收入用于还贷,必然会对家庭未来共同支出及生活质量构成影响。可以说,“彩礼贷”对广大民众而言,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从各方面分析来看,“彩礼贷”更像是银行的营销噱头。而社会对“彩礼贷”的关注与热议,则真切反映出彩礼“泡沫化”现象所引发的集体焦虑。

  古代婚配,男方下聘礼、女方带嫁妆,彩礼既有确定婚姻关系的作用,也有表达双方情感的功能。如今,一些地方的婚俗已经扭曲变质,“天价彩礼”成为衡量男方经济实力的标准,成为横亘在婚姻中的阻力。一些男性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根本无法承受过高的彩礼索求。为了结婚,最终选择承受高额彩礼,却在婚后家庭关系中埋下了诸多不稳定伏笔。近年来,围绕彩礼产生的纠纷案例并不鲜见。就在2019年,江西发生一起男子因40万彩礼杀害未婚妻的血案,该男子最终被判决无期徒刑。从情、理、法等层面来看,彩礼过高对婚恋双方以及未来家庭关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远大于其一方从中获得的收益。

  《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买卖、包办等干预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是对“天价彩礼”的一种警示,也在全社会形成了抵制“天价彩礼”等陋俗陋习的文明共识。该银行推出“彩礼贷”,这并不是简单迎合市场的商业化行为,而是间接成为助长天价彩礼陋习蔓延的推手。

  与此同时,根据《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商业银行法》第八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情形。”综合来看,这家银行宣传“彩礼贷”产品,不仅有违人情道义,也与法理规定不合。

  近年来,针对名目繁多的消费贷,相关监管部门曾多次强调,“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彩礼贷”产品有悖于金融监管政策的要求,也给民众挖下过度借贷的营销陷阱,应该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与追责,及时整改。而即将迈入婚姻的热恋男女,除了要擦亮双眼,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更应深思:高彩礼是人生必需吗?稳稳的幸福,是“贷”来的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