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坛,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行走在塘埂边,与水为伴;他们的发明成果在全国推广,为养殖户降本增效数千万元。今天带你一起走近金坛水产人。
中国水产协会范蠡科学技术奖是
水产行业可以讲是最高的一个技术奖项
今年金坛区长荡湖大闸蟹所获得奖牌、奖状不胜枚举,在荣誉背后持续发力的是一个个金坛水产人,潘望俊就是其中一员。
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潘望俊:“我来我们单位已经有2年了,在这两年当中,我觉得我成长了很多,首先我们这个团队大家都比较年轻,然后工作氛围比较好,大家都想做点事情出来。”
在金坛,区、镇两级水产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2人,平均年龄30多岁,年轻、高学历,这是金坛水产人的“面子”,创新、敢尝试,这是金坛水产人的“里子”。
这些创新技术都转化成养殖户“摸得见”、“看得着”的效益。王国芳家蟹塘采用的“小精高”蟹虾混养模式,上半年卖虾、下半年卖蟹,平均每年亩效益近万元。
尧塘街道迎春村养殖户 王国芳:“平时引导我们怎么来养殖,怎么来把这个螃蟹养好,国家的政策各方面,他经常给我们宣传,也经常叫我们组织参加学习之类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走的更远。在前辈们的智慧“加持”下,新一代金坛水产人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全程配合饲料养殖、河蟹品质提升、养殖尾水净化等绿色养殖技术的创新集成与推广,不断提升现代渔业绿色化发展水平。
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周文全:“加强我们跟养殖户的一个交流,从他们的塘口总结一些先进技术,然后把我们的一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向他们推广。”
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站长 丁彩霞:“我们正在研发我们长荡湖1号,希望把这个品系固定下来,我们希望我们这个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所以我们现在在做品牌,以品牌效益来带动我们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