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高质量开放,共建国际化城市。2019年,常州商务部门围绕高质量开放主题,紧扣“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以推进“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加快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全力突破重大项目,不断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园区转型创新,强化口岸服务效能,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项目投资,服务企业转型,切实加快常州国际化步伐,大力推动常州高质量开放发展,着力提升常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利用外资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常州围绕稳外资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精心组织开展上海经贸合作活动周等境内外重点招商活动,积极做好《外商投资法》和“一目录两清单”的宣传和解读,加强重点外资企业走访,切实加大外资项目推进和服务力度,推动全市利用外资稳中提质。
利用外资主要指标稳步增长。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设和增资外资项目227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45.81亿美元,同比增长57.1%;完成实际到账外资18.2亿美元,同比增长3.4%。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市比重为61.3%,较上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外资大项目取得新突破。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比上年同期多10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6个,比上年同期多14个。新增德国大众汽车、大陆集团、日本住友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新增瑞泰光学、华润化学材料等6个总投资超5亿美元项目。
新设项目增多。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设外资项目159个,比上年同期多29个,新增协议外资37.34亿美元,同比增长78.7%,新设项目数、新增协议外资额分别占全市的70%、81.5%。开迈斯新能源科技、科勒水龙头、木桥控股、住友电工运泰克机电线等一批优质新设项目先后落户。
十大产业链项目成制造业引资重点。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增制造业项目102个,新增协议外资19.53亿美元,同比增长71.5%。十大产业链制造业项目新增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市制造业的83.9%、84%。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领域。
服务业引资持续拓展。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增服务业项目120个,新增协议外资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9%。金融业开放取得新进展,新加坡富登金融、中国银行等11家共同出资设立江苏武进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提供存贷款、借记卡、债券等各类银行基本业务。
地区总部和功能性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莱尼电气线缆(中国)有限公司、摩丁机械(常州)有限公司、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截至目前,常州共有19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其中地区总部13家、功能性机构6家。
对外贸易优进优出
常州全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对外贸易稳增长,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常州外贸以一般贸易为主体,呈现规模不断提升、质量不断优化、发展更加科学的良好局面。今年1月至8月,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1534.5亿元,其中出口1146.3亿元、进口388.2亿元。
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出口产品实现从轻工、纺织等传统产品为主向机电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结构性转变,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光伏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出口新增长极。1月至8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678.4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9.2%。
国际市场开拓全面加快。“常州制造”产品出口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出口市场占全市份额的47%;新兴市场拓展提速,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385.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市出口比重的33.6%。
对外贸易方式全省领先。在“2018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中,常州位列全国第23位,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近80%。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特色产业出口日趋品牌化、集聚化。52家企业入围“2017-2019年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居全省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出口品牌3个、省级52个、市级72个。培育轨道交通产业出口基地、医疗器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西药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地坪地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个国家级出口基地,6个省级出口基地、9个市级出口基地。
外贸新型业态加快发展。1月至8月,全市3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累计完成进出口8.8亿元;全市8家进口交易中心累计进口突破85.9亿元。
贸易摩擦应对积极有效。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贸易摩擦形势,坚持重点外贸企业监测制度,加强调研深度分析,多方协作预先防范,织密服务保障网络。目前全市出口实绩和订单执行情况总体平稳,影响可控。外贸企业出口护航行动在全市外贸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有益尝试和创新探索。
电子商务深入推进
今年以来,常州继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加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加快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培育,推动全市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20%。
示范创建引领电商深入应用。今年,常州分别有7个园区和21家企业获评“2019-2020年度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及示范企业”,获评企业数和总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三和第四。从示范园区看,有3个电商园区首次获评,标志着常州电商园区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从示范企业看,涉及制造业、商贸流通、生活服务、旅游、电商服务等多个领域,标志着常州电商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
农村电商带动农民增收脱贫。今年以来,常州继续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普及,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作为“富民增收”和“精准扶贫”重要手段的推手作用。示范创建再获突破,溧阳市获评2019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增3个省级“电商村”。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和增收。电商扶贫助力苏陕合作,今年常州电商企业与安康农副产品采购销售合作金额有望突破1000万元。
社区电商推动居民消费便利。近年来,常州社区依托物业、便利店、连锁超市等社区服务载体,积极探索“社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和社区电商配送网络,社区电商得到快速应用和发展。钟楼区荷花池街道北大街社区获评省级电商示范社区以来,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鼓励电商企业扎根社区,融入居民生活,实现“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跨越式升级。
体系建设保障电商环境优化。研究制定新的《关于促进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和支持常州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开展电商大讲堂、电商沙龙等各类电商知识培训,帮助电商从业者提升电商能力和水平,上半年共举办培训十余场,累计参加人员逾2000人次。与市邮政管理局继续开展“常州市电子商务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促进电商与快递深入合作与加速融合。
“一带一路”亮点频现
围绕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交会点要求,常州积极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引导推进企业加快“走出去”,境外投资在规模、形式、特点、热点方面均有长足发展。截至今年8月,常州共有474家企业在7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676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62.7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项目17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10.8亿美元,“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亮点频现。
总体规模稳定增长。2018年全市新增境外投资项目8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4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37%和1.52%;其中,“一带一路”投资项目30个,增长87.5%。2019年1至8月,全市新增境外投资项目5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16亿美元,增长42.02%;其中,“一带一路”投资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73亿美元,分别增长10%和176.29%。
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发挥常州产业基础雄厚优势,围绕“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建设目标,积极扶持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常州170个“一带一路”项目中,国际产能和制造合作项目11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63亿美元,占总量的89.17%,是常州在“一带一路”国家最主要的投资合作方式。天合光能投资2.25亿美元设立的天合光能科技(泰国)有限公司是常州“一带一路”最大项目。
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常州涌现了天合光能、金昇集团、恒立液压、常发集团、今创集团等一批“走出去”优秀企业。天合光能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总投资达4.65亿美元,通过吸引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跟进投资,打造完整产业集群,在东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金昇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1亿美元建设现代化纺织企业,被称为总统项目。今创集团在印度投资1亿美元加工制造电子设备,进一步加快多元化发展。
热点亮点逐步形成。在“海上丝绸之路”方向,集聚了常州企业140个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9.98亿美元,分别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82.35%和92.41%;其中,东南亚地区已成投资热点,常州在此累计投资100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6.4亿美元。
开发园区转型创新
常州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2家、省级经开区7家、省级高新区1家,开发区内设有常州、武进2个综合保税区,拥有中以常州创新园、苏澳合作园区、中德创新园区、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等一批对外合作园区,全市形成了以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为两翼引领,以省级开发区为支撑,以专题产业园和对外合作园区为特色的多层次开发体系。
经济引擎更加彰显。出台实施《常州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苏中关村获批省级高新区,全市各开发区排位稳中有升,开发区实际到账外资、进出口总额、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90.6%、76.4%、70.5%和57.2%,园区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3%。
开放引领作用增强。外资企业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涉外税收占园区税收收入比重超过一半。全市开发区获批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5家,占全市88.2%。积极打造国际化产业支撑平台,中以创新园建设得到国家领导肯定,苏澳合作园区、中瑞合作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中德(金坛)创新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高质量德资项目成功入驻。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2018年,全市开发区新增重大产业类项目52个,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1个,新增协议外资13亿美元,世界500强、欧美日、央企、境内外上市企业投资的项目29个,引进韩国SK、瑞声精密制造、蜂巢锂离子电池、顺风太阳能电池片等一批高质量项目。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全市开发区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82.3%;5家开发区前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60%。常州高新区光伏、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武进经开区石墨烯三家专题园区获评全省首批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全市开发区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54家,占全市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3%;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4个,占全市72.9%;授权发明专利拥有量11016件,占全市71.3%;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成功落户。
口岸开放环境优化
常州口岸目前拥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水运口岸——常州港口岸、空运口岸——常州奔牛国际机场;铁路口岸:常州火车站铁路货栈类海关监管区;公路口岸:常州高新区直通式海关监管点、武进高新区公路转关海关监管点;2个综合保税区:常州综合保税区、武进综合保税区。常州口岸初步建立水、陆、空、铁四种运输方式全面覆盖、客货运并举的较为完善的口岸对外开放体系,成为常州“对外开放的通道、展示形象的窗口、发展外贸的基地”。
水运口岸:常州港口岸拥有对外开放码头5座,其中对外开放万吨级泊位10个,年货物吞吐能力8000万吨,可接卸集装箱30万标箱。今年1月至8月完成货物吞吐量3540.7万吨,累计集装箱运量21.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4%和4.21%。
空运口岸: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先后开通至日本、韩国、泰国、老挝、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3条国际航线。今年1月至8月,旅客吞吐量达270.9万人次,累计出入境人员42.96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旅客40.9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6.03%、56.44%和56.54%。
综合保税区:常州综合保税区、武进综合保税区累计引进加工制造企业27家,保税物流及服务类企业56家,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多个产业。今年1月至8月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0.8亿元,进出口总额7.5亿美元。区内跨境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成为常州跨境商品保税展示、静态陈列、O2O企业线下大宗洽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商贸集聚地;进口食品(化妆品)指定监管库总面积13000平方米,产品涉及葡萄酒、婴儿配方奶粉、橄榄油、啤酒、巧克力、饼干、海苔、葡萄汁等18大类、近百品种。
铁路运输:常州货运站属铁路货栈类海关监管区,今年1月至8月份货运总吞吐量212.02万吨,其中外贸货运量1.7万吨,集装箱运量58728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12%、14.09%和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