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挑大梁 经典扬剧《百岁挂帅》再现青春演绎

2018年10月16日 22:11:3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史亚楠 摄影/汤玉祥)“白发苍苍挂帅印,千秋万世留美名。”1016日晚,扬剧传统剧目《百岁挂帅》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的展演剧目在南京紫金大戏院华美上演,来自扬州扬剧研究所的演员献上了高质量的表演,令金陵戏迷大饱眼福、耳福。  

  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不少观众对“看戏”往往带着刻板的印象并心生抵触:在昏暗的剧院或茶馆,一群老年票友摇晃着脑袋,听着拖沓的节奏和陈腐的论调假寐;演员呢,看似驾轻就熟,起霸趟马,其实不过是对怠于卖力,疲于创新的掩饰。

  如果有观众抱着这样的想法亲临戏院观看了今晚演出,一定大跌眼镜:本次《百岁挂帅》的13位主要角色全部由刚刚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班的本科生担纲,表演行云流水,青春靓丽,让人耳目一新。  

华美的戏服十分厚重,演员们的后背往往会被旗子磨出老茧。

  扬剧《百岁挂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老戏《十二寡妇征西》改编而来,讲述的是佘太君率领十二位杨门女将大败西夏的故事。

  宋仁宗时,西夏进犯,三关主帅杨宗保中箭丧殁,此时天波府大张华筵,正为宗保庆贺五十寿辰。噩耗传来,阖府举哀,然而百岁老人佘太君坚强地承受着重创,以国家安危为重,亲自挂帅,率领一门十二寡妇及曾孙文广共赴国难。杨门女将英勇奋战,一举歼敌,班师回朝。 

  《百岁挂帅》全剧共分为六场,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复排后,不但演员大都是年轻面孔,剧情、结构也更具新意,以抗敌御侮为主线的同时穿插以亲情、爱情,表现家国大义的同时不失温情细腻。

  一二两场侧重表现杨氏一家的忠烈。演出开始,巨大的“寿”字首先出现在舞台正中,天波府正在庆祝杨宗保五十大寿。然而前线传来消息,主帅杨宗保出师未捷身先死。主帅阵亡,但满朝文武没人敢接帅印。皇帝只能寄希望于杨家一门女将。

  据了解,在原版中,祝寿的情节本是祭祖,进过改动之后,强烈的悲喜反差让杨家将捐躯赴国难的牺牲更动人。另外,《十二寡妇西征》中佘太君历数杨家忠义的桥段也被替换为一家人举杯遥祭杨宗保,表达出一种杨家同心御敌的悲壮感。

  三四两场戏讲述杨家决定再赴前线的过程,同样豪迈,但人物多了不少作为个体的温情。

  一方面,穆桂英同杨宗保在穆柯寨一见钟情,大破天门阵终成眷属,她比谁都更想接过丈夫的帅印奋勇杀敌。另一方面,佘太君年事已高,杨文广又年少,郡主也不想以全家犯险。正是这种左右为难,让杨门女将的出征显得更为难得。

《百岁挂帅》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是新一代演员实力的试金石。图中的武打表演展现了演员对身体高超的控制力。

  最后两场戏发生在前线,佘太君率领的杨门女将同西夏敌寇斗智斗勇,终于大破敌军。飒爽的身姿、利落的武打、华丽的服饰、铿锵的伴奏共同构成了一组视听盛宴,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叫好声。最终,杨门女将全歼敌军,报了国仇家恨,班师回朝。

  穆桂英的扮演者汪媛介绍,武戏是扬剧研究所的特色,他们一般每天练功一小时以上。

扬剧拥有统一、和谐、完整的音乐体系,唱腔曲调十分丰富。具有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图为现场伴奏。

  扬剧《百岁挂帅》1958年由江苏省扬剧团在南京首演。1959年,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此后拍成戏剧电影,成为扬剧的经典之作。此次复排,扬州扬剧研究所所长,《百岁挂帅》导演李政成表示,表演和音乐声腔是最传统的,但情节上的枝枝蔓蔓都去掉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

现场,李政成在位演员整理服饰。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看戏的观众遍布各个年龄层,以年长者为主,也能看到儿童稚嫩的面孔。 

  “孩子这么小,一场戏下来能看懂吗?”散场后,记者遇到了一位带孩子的家长。他表示,女儿刚上小学,未必能懂,主要是让孩子也接触下传统的东西,“其实平时我也不看的,看下来反而觉得也蛮有意思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