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煎饼月入13万”为什么不再那么励志了 ?|荔枝时评

2018年04月20日 14:36: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与归

  (作者与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见一份“别人家的工作”。近日,在南京开店卖煎饼的大学毕业生魏鹏涛火了。据报道,他的小店开了才4个多月,每天的营业额都有好几千,月收入在12万到13万左右,利润也非常可观。他的事迹,或者说“发迹”引发网络关注,很快,“买煎饼月入13万”的热搜诞生了。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面对这种的“事迹”,有网友不约而同地留言称“又想骗我去卖煎饼”。是的,这样的“励志故事”已经不再有那么强的市场了。有些故事,也只能当做故事去看而已,它并不能成为一个大众的人生模板。

  此前,我们已经见过太多这类的成功案例,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身家过亿”“90后大学生摆摊卖手抓饼年收入250万”“美女白领辞掉月薪1.5万工作后收废品”“煎饼大妈月入三万还差你一个鸡蛋”……

  这样的新闻,拎出来几个标签,诸如“大学生”“90后”“白领”“大妈”,再加上看起来很低端基础的工作,配上不菲的收入,制作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很符合一般的新闻规律。但正是因为是少数、是个案,才会变得难以复制,当类似的“一惊一乍”多了,就会显得不那么“励志”了。  

  比如说,马云的成功可以复制吗?显然不可以。他的起家有着时代的特殊背景,有着中国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有着他自己超越常人的战略远见和才能。但他依然可以被做成类似的励志标本:“双非大学毕业生创业成首富”“青年教师辞职后创业,终成一代富豪”……双非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们看了是不是也激动了呢?   

  其实,仔细分析魏鹏涛的成功,重点并不是在煎饼上,而是他的经营模式和思维上。他从大学开始就在做兼职联盟社团,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可以说是找准了自己擅长的、熟悉的领域;而且,他曾经睡过大街、连续58小时没合眼,单这勤奋一项,很多人就做不来。

  而这份事业,唯一可以复制的地方,或许也就是勤奋这一项了。

  虽然,“别想骗我去卖煎饼”的网友已经清醒,但类似的“成功”被热搜、被追捧,恰恰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浮躁和焦虑。当收入的数额几近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志时,这个价值观是肤浅的、甚至是可怕的。实际上,毕业生不该以月薪的多寡,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甚至无须是主要标准。

  当然,你会说到现实和压力,但面对现实和压力,不该是盲目的和浮躁的,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眼下能做什么、该怎么做,或许更有益。而不是今天学习这个偶像卖煎饼、明天学习那个榜样卖猪肉。在舆论的聒噪下跟风,难免丢失了自己。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有积极的生活喜好,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看得见的进步和成长,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都有一种“正提升”,便是岁月静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