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号称“五年内比肩清华北大”的西湖大学将如何改变高等教育格局?

2018年04月18日 16:27:3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16日,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会上,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正式成立,由韩启德等21位代表组成,荣誉主席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担任,主席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校董会选举施一公为西湖大学首任校长,聘任许田、仇旻为西湖大学副校长。

  这标志着,本月初获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的西湖大学,进入实质办学阶段;西湖大学此前宣布的基金会办学模式以及董事会治理机制,开始运作。

  不同于西湖另一边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刚获批不久的西湖大学有一个5年内比肩清华北大成为亚洲一流的梦想。

  西湖大学“5年内比肩清华”——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大学?

  一座全新的大学成为财经地产圈、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话题热点。当年南方科技大学曾经要做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者,但最终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如今的西湖大学,能否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呢?先来了解一下西湖大学的由来和它的办学模式。

  

西湖大学效果图

  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诞生:西湖大学的前世今生

  西湖大学的由来可追溯至20153月,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七位倡议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获得国家支持。

  西湖大学前身为20161210日成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是我国第一所民办的、含理工、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小型、综合性高等研究院,作为一所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全球招聘人才。副校长许田,就放弃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职务。

  201792日,首届19位博士研究生入学西湖高研院,今年1月,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面试工作也已初步完成。

  作为非营利性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由浙江省统筹管理和指导,将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坚持发展有特色学科,注重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截至目前,西湖大学创始捐赠人包括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邓锋、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等。西湖大学校董会更可谓群星闪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任主席,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等21人,马化腾、王健林等创始捐赠人任创校荣誉校董。

  去年年底,施一公在杭州的公开演讲中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

  也正是“五年赶超清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的豪言壮语和非体制内办学的创新举措让西湖大学站在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风口浪尖上。

  经营来源:基金会筹资的自主办学模式

  西湖大学即将开始的新的办学模式是基金会筹资办学模式。西湖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西湖教育基金会募集捐赠、办学收入和政府资助,同时积极争取相关教育科研竞争性经费。西湖教育基金会筹得的捐赠资金将主要用于师资建设、学生发展、学科发展、院系发展和校园建设等。

  基金会理事会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陈越光等人构成, 施一公除担任代校长,也是西湖教育基金会筹款委员会主席。

  截至2017年底,西湖教育基金会已为西湖大学募集到社会捐款7.7亿元。

  依据西湖大学章程,该校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规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和管理。

  当我们在讨论西湖大学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施一公

  施一公在刚回国时说过,“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现在的西湖大学有资金、有情怀,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它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让最优秀的人才得到最自由的发展。办学制度上的改革与探索正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西湖大学的办学制度改革对非盈利性民办学校有借鉴意义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民办大学在办学制度上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不仅对学校实现办学目标至关重要,也是西湖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大贡献所在。”西湖大学真正的意义在与,它是不同于体制内高校(包括南科大)的新型民办大学。这些教授所做的事就是探索在非体制内,用民办的方式做好顶尖高等教育的工作。

  2010年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大多数公办院校在推进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方面,受到来自现实办学环境的阻力。

  “相对而言,民办大学由于办学经费来自企业、社会募捐、学生学费,有更大的财政独立性,在探索教育改革方面,会有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如果学校办学能凝聚一批有教育理想和学术理想的人士,更有可能获得改革的突破。”

  “发达国家的民办大学,采取的大多是基金会办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所有举办者的经费和办学收入都进入基金会,由基金会举办大学。这和直接由企业或个人出资举办大学是不同的。采取基金会办学模式,有利于保证民办学校的非营利属性,以及办学自主权。而加强办学自主权是民办学校响应办学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之一。”

  “在办学制度改革方面,西湖大学的探索,对所有选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民办校举办者,包括大学以及中小学都将有启示意义。

  西湖大学能否“去行政化”,实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愿景?

  西湖大学提出,将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学校设立董事会,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按照章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活动,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

  有学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应该仍旧是南科大筹建时就提出的“去行政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从西湖大学所宣称的治理体系来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民办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能否切实落实下去,将是我国未来民办大学建设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理一所好大学更需要文化、理念、价值观和积淀 

  中科院院士沈保根认为,资本是一所好的民办大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建设一个好的民办大学和一个好的公立大学在要素上应该是一样的。除了资本,要靠一定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和积淀。”

  引入民间资本提高研究人员和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是无可厚非的。“让科研人员生活有尊严,把精力放在做研究上,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待遇提高了,学校不一定能办好,最终反而有可能打乱正常的学术生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办大学也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发展民办大学需要有一些民间资本投入到教育上,培养更多的人,为前沿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贡献。”

  总体来说,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是好事,但“做事情要实事求是,扎实求实”。沈保根强调,“不能太着急”。

  “民办大学也应该被纳入到国家整体高等教育的考虑当中,要有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让我们的教育系统在一定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使民办大学在可预期的未来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生、硕士生,乃至本科生。”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新型高校能否激活一池春水》:西湖大学的成立既顺应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探索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多元路径,更契合着整个社会对创新的更高需求。西湖大学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将为解决多年来困扰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蹚路,为更多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京报认为,《全球引智是西湖大学“高起点”的开始》:能否成功引入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顶级科学家、学者,某种程度上将决定西湖大学的成色。还要看到,引入师资只是第一步,能否提供与之匹配的科研环境,让科学家们能全力施展抱负,才是关键。

  长城网探讨,《施一公掌舵西湖大学能否回应“钱学森之问”》:早在2005年,钱学森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多年过去,“钱学森之问”非但没有淡漠,反而随着岁月的淘洗愈发显现出坚硬的一面。实际上,这也是公众高度关切西湖大学的深层心理动因。

  中国新闻周刊说,《给西湖大学提个醒:大学要办大非规模而是格局》:豪言壮语并不能造就世界一流大学,校董会也不能造就民主机制。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在于有大师,在于人格之大、格局之大,还在于非功利思维,在于能解放人的个性。

  中国网的文章说,《西湖大学的突破与未来》:展望未来,西湖大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政府能够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支持,而能否获得政策支持的关键,则在于创始人的体制突破能力。

  (来源:荔枝网综合自江苏教育频道/赵英雷、乐居财经、中国科学报、凤凰网等,编辑/杨艺)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