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噪声性耳聋!从自己出发,对噪音说“NO”

2018年04月16日 16:21:2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是第16个"世界噪音日",据我国环境监测报告显示,全国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忍受着噪音伤害。噪音污染不仅让人烦躁,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问题。噪音污染源防控不容忽视,也刻不容缓。

  50%的城市噪音来自于社会生活

  噪音污染,大体包括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交通噪音、社会生活噪音等。今天下午,在镇江市区中山路的商业一条街上,许多商家在街头大造声势吸引顾客,高音喇叭、减价促销声不绝于耳。“从早上8点半一直吵到晚上9点半,这个喇叭相当的响,从开店到现在也没停歇下来。”镇江市民许先生说。

  除了商业噪音,装修噪音、施工噪音等对市民生活影响也很大。徐州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邻居经常不定期装修,处理起来又很麻烦。“他都是不定时的钻个洞,打个眼,好不容易把执法人员找来,没办法解决。找物业的话,物业就只说去提醒下,没有具体措施。”刘女士说,几次下来,她甚至产生了搬家的想法。

  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统计,超过50%的城市噪音来自于社会生活,比如房屋装修、大声说话、广场舞音乐等。镇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处科长夏芸介绍说,今年以来,他们已经接到1387起关于噪音求助的警情,其中85%都和生活噪音有关。

  不过,人们似乎对建筑类噪音更为敏感,从噪声投诉来看,建筑施工占了大头。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综合部部长沈红军介绍说,现在受理噪声投诉的数量特别多,大约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我们都是即时投诉,即时处理,其中七成都是施工投诉。”沈红军说。

  有一种工伤,叫噪声性耳聋

  研究表明,车辆行驶声音持续在60至70分贝左右,就会影响正常睡眠。而70分贝至100分贝的声音会让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甚至影响工作效率,引发事故,而120分贝以上则会导致全聋。

  “有一类工伤,就是噪声性耳聋。”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朱新说,“另外,长期生活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中,人的情绪和睡眠都会有影响,进而影响全身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导致饮食、心脏、血管等方面出问题。”

  治理噪音污染有三难

  其实,我国早有法律规定,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然而,具体操作中,却遇到了很大阻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赋予了环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门环境噪声的监管职责,由此出现了交叉管理、执法主体不明等,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严重。有报道称,不少群众反映,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噪音问题,却有投诉无门之感。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若要处罚,噪声分贝值必须超过标准值。而调查取证难是一道难题。“像广场舞这类,我们接到报警以后会要求民警立即到现场去劝解。健身的朋友当时可能会把音量调小配合工作,但是等民警走了之后,他们又反复进行一些声音比较大的辅助性音乐。”镇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处科长夏芸说。

  违法成本低,起不到威慑作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8条也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要想对噪音说“不”,还得加大处罚力度。

  如何对噪音说“不”,他们这么建议

  淮安市环境监察局负责人唐旭光介绍,在淮安,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功能区对噪音进行了三个等级标准的划分。接到投诉的噪音分贝一旦超过划分等级,他们就会根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不过,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老百姓对噪声的诉求往往和法律规定标准有出入。“我们的做法,第一个对噪声源就是工业企业有一个要求,虽然你达标了,但你也要想方设法的降低噪声的标准,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呢我们也给市民做好解释工作,就是让市民能够理解。”唐旭光说。

  在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羊森看来,治理噪音污染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管理、积极协调配合,市民们自觉遵守规范自身行为也很重要。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份子,无论是公共场合和私人空间,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轻言细语、听清为宜;行车的时候,能不按喇叭不要按喇叭;购买家电时,要注意噪音等级标示;商家个体,最好避免放置大型音响宣传。规范自己的每一分言行,才能有效减少社会生活噪音,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有质量。

  新闻多一点:

  每年的4月16日为世界噪音日,是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会于2003年正式命名的。设立这一纪念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环境污染持续加重,噪音疾病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李璇 谢豫、江苏新闻广播/王德俭  编辑/桂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