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雄埃隆·马斯克是怎样诞生的?|荔枝时评

2018年02月09日 15:01:1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孙正凡

  (作者孙正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天体物理学博士,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会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月,美国的SpaceX公司用“重型猎鹰”火箭把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送上了飞往火星的航路。这个型号的火箭是当前正在服役的最大推力火箭,近地轨道理论运载能力达到63.8吨,仅次于当年把阿波罗飞船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火箭。媒体评论认为,此举又一次点燃人类伟大的航天梦想,将会改变世界航天的格局。

  SpaceX公司和它的老板埃隆·马斯克在过去一年出尽了风头。2017年,这家公司完成了 18 次的商业发射,数量上占到了全世界的的五分之一。而且猎鹰系列火箭还多次完成了回收实验,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在这次“送跑车上火星”的发射中,也又一次完成了两只一级火箭的垂直降落回收。

  一时间,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公司频频刷屏。那么,这样的“科技英雄”是怎么诞生的?埃隆·马斯克是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创业者,具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又善于抓住历史的机遇。他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和经济学,毕业后开发过游戏,创立了国际著名的Paypal支付系统,还有令世界精英追捧的电动车特斯拉,同时还有SpaceX这家民营航天公司。

  作为一个商业创业者,他能够涉足航天发射领域,跟美国宇航局NASA的政策转变是分不开的。1956年成立之初,美国宇航局就采用了技术外包的方案,激励民营公司致力于技术开发。从1980年代开始,由于NASA 预算的减少,美国进一步开放了航天领域,不但允许民营公司进入太空发射领域,而且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转而购买商业公司的太空发射服务。NASA的扶持商业化策略推动了许多企业投身太空领域,既让那些因经费缩减而失业的航天科技工程师们找到了新工作,又推动了航天领域的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比如,被埃隆·马斯克所倚重的工程师汤姆·穆勒就来自于曾经为阿波罗登月计划提供发动机的一家公司。

  NASA的主动推动下,美国已经诞生了许多家致力于航天发展的民营企业。美国波音公司、亚马逊公司都成立了商业航天领域的公司,并且已经售出了太空旅行的门票,价值不菲。谷歌还开出了一项大奖,奖励给率先登陆月球的私人团队,头奖2000万美元,虽然最新消息指出截至20183月底将无人获奖,但这项比赛吸引了包括印度、日本、以色列等国团队的参与。

  不过,如果我们着眼于科学教育方面,或许能够看到另一层原因。在飞往火星的特斯拉跑车上,埃隆·马斯克放了一个名为Starman的假人,还有一条毛巾和一本科幻小说《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这显然是只有资深科幻爱好者才能埋下的梗儿。这个系列小说被西方科幻读者奉为“科幻圣经”,是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作品。主人公被外星人朋友告诉“带好毛巾,不要恐慌”,开始了银河系之旅。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幻传统对于马斯克这位科技英雄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美国《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几部科幻电影,实际上,被我们视为小众的科幻电影,在美国社会竟然是主流影视类型。由于美苏太空竞赛的影响,太空梦成为普遍的追求,比如,“阿甘”扮演者汤姆·汉克斯这样的好莱坞大明星心心念念的就是在银幕上重现“阿波罗”登月的历史场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像马斯克这样的航天迷比比皆是,比如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就成立了BlueOrigin(蓝色起源),目标也是研发可重复回收利用的载人航天火箭。

  此外,得益于在上个世纪频繁的航天活动中所积累的技术和人才储备,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确实非常雄厚,也形成了良好的研发传统和机制。但这并不表示不可超越。中国在建国后工业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仅仅用了20年就把第一颗卫星送上天。不久前,企业家冯仑主导的“风马牛一号”人造卫星也发射成功。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和国人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对于浩瀚宇宙的梦想是全人类的梦想,马斯克的“猎鹰”将我们与太空又拉近了一步,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伟大梦想的魅力。闪烁星空之上,还有无数的谜团等着人类去解开,期待着“重型猎鹰”激发起新一轮的科技热潮,将人类的疆域拓展得更广、更远。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