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得罪谁了?|青年说

2017年08月23日 10:23:3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丰

  (作者王丰,南京90后会计;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字面就能看出,“中国式家长”是用于形容又一种中国特色的事物,而且按照惯例,这样的命名方式通常带有明显的贬义。新一代青年对“中国式家长”的吐槽由来已久,不仅网络上常见为人子女争相诉苦的“比惨大会”,平时闲聊当中嫌弃爸妈这那也是年轻人之间的高频话题。我的一位同事说自己母亲过去不光总拿考试成绩跟他谈条件,还经常临时抬高标准,不予兑现承诺,那种念念不忘的不满神情令我印象深刻。

  我是个特例,父母应该属于非典型“中国式家长”。从小到大,他们不曾叮嘱我要根据不同场合察言观色,做一个所谓“懂礼貌”的孩子;他们不曾拿走我的压岁钱,然后声称代我保管;他们不曾把学习成绩和物质奖励挂钩,把学习搞成绩效考核;他们不曾将“别人家孩子”挂在嘴边,不会用侮辱性的语言贬低我;他们更是从来没有说过那句能瞬间触到许多人痛点的“我都是为你好”。原先并没有特殊感受,但是通过和身边同学、同事的交流,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成长于一个“假”的中国家庭。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许多对爸妈批判激烈的同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颇为优秀,算得上是佼佼者,性格和品质方面亦不存在很大的缺陷。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式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可言成功,塑造出的下一代至少品行端正、能够自食其力。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式子女”们长大成人之后往往都在继续接受父母恩惠,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位同事,刚工作时还会把宿舍堆积的脏衣服带回家扔给他妈妈,资金周转不开了能随时跟家里要钱应急,生病倒下有亲人及时赶来照顾……这时家长的作用就像是隐形的翅膀,看不见,用得着。

  放眼社会,谈及“中国式家长”就只有负面形象,只关注其B面而完全忽略了A面。然而真相是,他们会在中学阻止你早恋、大学催着你相亲,但也会省吃俭用在你需要时倾囊相助;他们会干涉你的各种选择,但也会随时为你提供放松心情的避难所;他们会无所顾忌地打探你的私生活,但也会任劳任怨地给你带孩子。所以这才是“中国式家长”的全貌,我们在质疑自由受到约束的时候,必须反问自己的所得是否就天经地义。

  “中国式家长”的价值观形成于我们从农业社会全面进入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隐私意识和平等观念淡薄,对待子女确实难言尊重。但相比于不当干扰,他们的有效付出显然更多。没错,就是“有效”付出:当他们说为子女好的时候,的确常常能实现效果。年轻一代有权指出他们思想理念上的落后,但同样应该抱有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平心而论,“中国式家长”的定义本身就存在一定误读,父母教育孩子,两代人之间产生观念冲突并不奇怪,代沟乃是世界性的问题,今天的年轻人未来也将成为“中国式家长”,当然,我们理应也必将摒弃那些封建残余,一边消灭专横与无知,一边继承传统的关爱方式。毕竟,“中国式家长”是“中国式子女”的家长,而不是别人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