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廿周年双城荟:以酒激墨 她是香港电影中隐藏的“武侠”

2017年06月30日 18:00:1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提起香港电影,很多80、90后的第一反应是:武侠。从最早的《少林寺》,到后来的《叶问》、《一代宗师》,香港的武侠电影美誉世界。李小龙、成龙、甑子丹等功夫明星无疑是香港最有劲道的名片。但在香港武侠的光环下却还有一位安静的江南水乡女子默默地用书法去挥洒武侠的力道与张力,她就是南京人许静。认识许静的人都认为,她是那种内敛、含蓄、不疾不徐的“大侠”风格。手下的功夫却着实了得。

  从张艺谋的《幸福时光》、《英雄》,到陈可辛的《武侠》,再到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几十年来传统文化精髓的积累,让许静在创作中慢慢找到了“我神”。“所谓我神,就是你要开创一个和别人不一样,完全属于自己的,发自内心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会让你变得有意义”。

张艺谋电影《英雄》书法美术

章子怡和许静

陈可辛电影《武侠》片名题写

  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纪录片《宗师之路》片名题写

  作为一个书法家,许静与电影的结合,也许会有传统的声音提出质疑。“我不太care这个事情,因为书写还是一件更加自我的事,每天在书房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跟外界关系不大”。只有许静自己明白,电影为她打开了一扇门,门外的路很宽,视野更广泛。通过电影,许静认识了新的朋友,包括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一代宗师》期间,王家卫写了很多东西,“单刀人直入,一步佛跟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些简短的话语,无论是内容,还是理念都触动着许静。“他写过‘功夫就是时间’,其实书法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中国传承下来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去积淀”。

  许静将这些感悟放进自己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是她之前做不到的,“这个就是外来的东西给你的一种刺激”。

王家卫导演在许静北京工作室

许静习作《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许静是书法家,五六岁起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大学时师从黄惇老师。许静的小楷,娟秀,宁静,赏心悦目。

  “传统是你骨子里的东西,它给了我巨大的养分”。现在许静在创作自己的作品之余,她仍然会坚持临帖。许静的小楷作品2007年,一次偶然,许静开始习“酒书”。 “酒的发酵成分可以锁住墨的外沿,但是墨和酒相融合之后又可以水墨分离,会出现非常奇怪的效果,就是沉淀的效果”。那种类似于古代“宿墨”所产生的肌理效果,让许静震撼,也让她可以更加自由地书写。红酒和墨许静酒书作品《风、行、乱》1999年,张艺谋拍摄《英雄》,许静为梁朝伟做书法替身,与摄影师杜可风相识。2015年,由香港Lucie Chang Fine Arts 与艺穗会举办,她与杜可风一起推出了一场区别于她之前所有展览的书法摄影联展——《风欲静》。展览的名称各取许静、杜可风名字中的一个字,而展览中书法&摄影,安静&喧闹,平面&立体,都无一不体现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内涵。

  在许静眼中,杜可风是一个表情丰富,灵感乍现的人。于是,她用自己的“酒书”去应对杜可风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这次展览对许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她拥有了新的创作能量。“这种影响扩大了我思考的外沿,使我书法的平面的东西变得更有现代性”。在许静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小楷的娟秀和安静,也可以看到草书背后的“侠义”。“我不再想写字要想王羲之、赵孟頫、董其昌,而是我随意地写,自由地写,达到一种任情恣性的时候,我觉得真的是特别快乐”。许静会写一些有意思的词,比如“不寐”、比如“鼓翼”、比如“石穿”、比如“自在”,以及挂在她书房墙上“未来”。传统和现代对于许静来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书法是一个工具,许静通过她来认知这个世界,来表达她对世界的认知。

许静习作《自在》

许静的团扇书法作品

  值香港回归廿周年之际,由江苏省委外宣办、南京市委外宣办、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广电集团《艺事荟》策划,荔枝新闻、新浪江苏等多家媒体参与,共同发起“双城荟”宁港两地四十位知名艺术家对话,深受香港文化影响同时又用自己的书法去影响香港电影的许静,专门题写了一副扇面。团扇,意喻着团圆,用她的“侠”气与“娟”气带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相关展览将于6月30日在南京德基广场展出。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