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进击的印度电影人|荔枝娱评

2017年05月06日 17:37:0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绿流三千里

  (作者绿流三千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豆瓣阅读作者,猫眼电影特邀影评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印度电影,这是阿米尔·自《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走进中国观众视线的第三部影片。本片延续了之前的轻喜剧风格,选择了一个励志的故事:辛格,一位国家级摔跤冠军,为现实生活所迫,放弃摔跤梦,于是把为国家夺取国际赛事冠军的梦想寄托在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别塔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训练方式,最终吉塔成为了第一位赢得英联邦运动会的印度摔跤手。

  本片是一个为国争光的主旋律故事,但丝毫没有说教的味道,着眼点始终放在主角的个人成长上,又在成长过程中和周围摩擦出许多笑点,这些笑料来自日常生活,展示着印度风俗。时长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一路看下来欢声笑语,阿米尔·对喜感的把控能力证明了他不只是印度吴彦祖,还是印度周星驰几个小演员也自带萌点,摇头晃脑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显得憨态可掬。

  不过影片对材料的取舍不够干净利落,总是想做到事无巨细,例如主角做一件事后,要加入好几个吃瓜群众的侧面描写。好在本片的歌舞节奏感强烈,能把原本有些拖沓的地方调整出热闹欢乐的氛围。印度古代文学就擅长长篇叙事,现在拍摄影视剧仍喜欢面面俱到。不过,一个能把电视剧拍出八百多集的国家,电影拍两个多小时,已经是精简又精简了,不要太苛责。

  摔跤题材的电影多为男性视角,像香港的《激战》、美国的《铁拳》等,都以男性的奋斗和男性的家庭责任感为主题。《摔跤吧,爸爸》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展现的是女性的奋斗,不仅是在赛场上争夺荣誉,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桎梏。

  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野心不只是励志,还在于披露社会问题。在辛格一家的成功之路上,一直有这样两块绊脚石,一是国家体育部门的官僚作风,一是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

  吉塔可不是乖乖女,从头到尾她都在怀疑——反抗——做出自己的选择。最开始,她是反抗自己父亲的严厉训练,直到她醒悟到如果不出人头地,就得像其他女孩一样小小年纪就嫁人,然后一辈子围着男人打转,生活变得没有尊严。至此,她反抗的对象由严父转变为压制女性发展的社会和不思进取的体育部门。影片没有把吉塔塑造成脚踢父权拳打传统的女英雄,而是致力于表现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思考,她不是没有缺点,只是最后坚持了下来而已。

  由于宗教和贫富差距等问题,印度被旅行指南书列入最不适宜女性居住地区。尤其是农村,女婴死亡率比男婴死亡率高不少,女性识字率比男性低很多,社会地位更是不用说。在《摔跤吧,爸爸》中,观众可以通过村民邻居们的言谈一窥管豹,影片用喜剧的形式温和地讽刺着社会不公。

  阿米尔·在主演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本片的制片人。在电影之外,他就为儿童、妇女的权益积极奔走;在电影之中,也将自己的理念贯彻其中。这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的印度电影人,而且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位。

  近年来的宝莱坞电影中还有很多关注社会现状的佳作,揭露起社会阴暗面来毫不手软。有反映雏妓生活状况的纪录片,有反思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绑架之后》,有直接怼脑残粉的《脑残粉》,甚至在这个宗教国家,还有将各大宗教调侃个遍的《我滴个神啊》。这些电影还不是小众片,都由印度一线演员担当主角。说起宝莱坞,我们立即想到的是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却很少知道它还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一面。

  我们一直诟病印度贫穷落后,不过换个方式想想,现在的印度电影敢于反映社会中落后守旧的一面,不也正说明这些现象正在得到更多关注吗?在印度这样传统极其强大的国家,一部寓教于乐的电影确实能起到引发观众反思的作用,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印度电影人功不可没。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