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裸贷套路深的培训贷,背后是大学开放问题|荔枝时评

2017年04月21日 15:32:1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关于“培训贷”这个话题,有两位作者给我们发来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篇文章。那么,你更同意哪一篇?欢迎在文章的末尾投票!

  /燕农

  (作者燕农,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高校教师,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大学生裸条借贷后,广州竟有数百名大学生遭诓骗,饱受“培训贷”之害。有学生被催债机构逼债,还有学生甚至表示负债累累,“真的让人活不下去了”。

  所谓“培训贷”,就是先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然后在职业测试中不断游说学生加入收费的职业培训班,许以美好愿景;再后,培训机构引导着并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纳培训学费;最后,不只“课上讲的东西都是一些很虚的理论,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到,不值一万多元的学费”,培训班开了一段时间后还黄了……学生由此开启了被逼债的噩运。

  相较于“裸条借贷”,“培训贷”里的套路深多了,环环相扣,最终把不谙世事的学生拉进陷阱。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费俊峰认为,本案例中的指路人教育公司(培训机构)在每个步骤中都利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以诱导学生们参加所谓的职业发展培训。诱导到怎样的地步呢?——在借贷学生口中,“培训贷”的过程近乎一次“洗脑”,“自己当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或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已经贷款了”;“不知道是贷款……就签下了”。

  尽管大学生已经具有民事能力,从法理上讲,可视为独立经济主体,其应该为自己的“迷糊”或“不知道是贷款”而付出代价。但是,如此简单归因既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当骗子太多的时候,大学教授也未必能够幸免;也无益于解决围猎大学生的“裸条贷”、“培训贷”问题。事实上,光靠打击或许力所不逮。

  “培训贷”潜滋暗长的背后,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诱因。其中之一,不妨观察一番大学开放的问题。与国外散布于社区街道的大学不同,我们的大学在形式上是“城堡型”的,独立于外界的。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近年来的讨论此起彼伏。但到目前为止,在管理层的主流意识里,大学还是“城堡型”的;而实际上,藉由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早已融入了社会,只是还没有拆掉那堵围墙而已。

  矛盾就在于此。管理层认为大学还是“城堡”,管理的措施与方案就会局限于“城堡”中,这与现实需要明显不匹配。譬如,社会商业文明发达,大学生创业也越来越活跃,这二者虽然隔了一道大学围墙,却是牵连互动的。而在“城堡”里,在校生的金融风险教育、借贷能力评估、财经基本素养培养,却严重缺位。因为在“城堡”看来,这都应该是走出“城堡”之后的事。于是,我们看到,一场讲座就可以“洗脑”一批学生;即使在“迷糊的状态”中也敢签字……

  金融借贷最无视那些“关起门来过日子的人”,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群体集合,因此正规金融机构的“校园贷”产品供给长期缺失,这就给了鱼龙混杂的民间金融以可乘之机。最近,银监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要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做好校园网贷、“现金贷”业务的清理整顿工作。但是,“校园贷”宜疏不宜堵,正规渠道通畅了,“裸条贷”、“培训贷”才有绝迹的可能。

  所以,无论是大学本身,还是社会审视大学,都应该放弃“城堡思维”。学生们通过移动互联网早已飞出了大学围墙,教育供给与金融产品供给都应该有社会化的开放思考。

  同题阅读:

  培训贷,学生自己也要学会承担责任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