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类平台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荔枝时评

2017年03月09日 17:36:5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何麻

  (作者何麻,“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几乎每个主流论坛,都有个专属句式,比如,震惊体属于UC,约架属于以前的微博,流水账属于朋友圈,而知乎则是体验体。相应的副作用,就是催生出了近日被各大媒体热炒的那个分饰244个角色的知乎大神王路飞。如果用一句话介绍这位大神,大概是这样的:

  14岁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香港干过皇家警卫,西双版纳禁过毒染上毒瘾再戒毒,上海炒过房北京开过矿、伊拉克打过仗云南排过雷、西伯利亚斗雪崩、NASA观过星的中国著名三甲医院院长、万达集团大股东、赛车手、保安、记者和乡镇企业家王路飞同志。

  为什么一个知识分享类平台有这么多明显虚假的“知识”,还有大量的人信以为真?这可能跟“知识分享”的动力有关。

  人们在微博微信虽然也可以得到社交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是短暂的;而在知识分享平台里,自己的人生经验堂而皇之变成一种“知识”,这就大大满足了我们对自我成功的想象。

  从成本考虑,在微博上需要加V,朋友圈里需要P图,在直播软件里你得刷游艇,而在知识分享平台上,你只要找到一个体验类的问题,然后开启幻想狂模式,就能肆无忌惮的编造微小说。

  我曾亲眼见过不止一个实习生,实习不满一个月,就开始以资深从业者的身份回答问题。

  于是,一些人学会了这套精英主义的传播范式,沉溺在所谓知识分享专家的光环里,却全然没了知识分享的本义:知识是知识,观点是观点,个人生活是个人生活。

  财务自由是一种什么体验?智商超高是一种什么体验?性能力超强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一切跟知识有什么关系?

  知识共享当然美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五分钟的大V,理论上说,每个人都术业有专攻,都有可能成为某类话题的知识贡献者。

  但很遗憾,知识领域里天然就不应该是平权的。从起源来说,知识就是一种特权。知识分享,更是特权者的特权。

  要成为合格的知识分享者,首先必须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其次,必须要有可对经验素材进行分析归纳的理论能力,最后,可能还会需要基本一致的立场价值观。  

  所以一家做知识分享的精英社区,本应有一个基本的要素:门槛。

  如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门槛,知识自由分享就还是个乌托邦:大家纷纷上来描摹个体经验却没有真正有效的总结分析,最后,论坛就变成了一个装x万花丛,人生导师都不够用了。

  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知识分享类网站从精英社区堕入高阶版糗百的标志之一。

  那么,平台本身能不能先对用户或者问题本身进行审核?很显然,审核不利于用户数和流量。

  所以,这是知识分享平台的宿命吗?

  如今,我对大部分的人生体验类答案都保持警戒。热衷在一个知识分享社区里分享人生经历的人,多半不是什么靠谱的知识分子。他们所谓的热心分享,事实上只是热衷于炫耀和展示,就像美剧西部世界里那句:人类的智慧就像孔雀的羽毛,只是奢侈的展示,旨在吸引伴侣。

  什么时候,知识分享能打破这个魔咒?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