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弹性离校”不如规范市场托管班的监管|荔枝时评

2017年02月16日 18:37:5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南京广播电视集团首席主持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学期开始,南京市教育部门要在全市公办小学实施一项规定:弹性离校。由学校帮忙免费照看放学后不能接回家的孩子,一直到17点或18点。

  这项政策,可以说是一项本意很好的惠民服务,特别对于减轻双职工家庭压力有很大帮助。政策甫一推出,就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有不少家长参与报名。

  但随后,却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刚开始报名,就出现了各种问题。家长们吐槽学校态度较为敷衍,给报名设置了门槛,比如必须一学期都参加,中途不能退出;必须按照统一时间放学,不能提前接;如果不能周一到周五都参加,而要在一周中的某天参加兴趣班,那就别报。

  除了报名资格外,家长们的担心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担心孩子自律差,有的担心高低年级的孩子混编,有的嫌老师只负责看管、不负责辅导,有的却害怕老师会变相补课,还有的担心五点六点才放学,学校又不准带食物,孩子饿了怎么办。

  如今,教育局回应热点问题,表示不得强制必须五点或六点才能离校;不建议报名者中途退出,但如果临时有事或想提前接,原则上应该允许;每周有固定时间参加校外兴趣班的,应书面告知学校,学校原则上不应拒绝。可以说回应疑问速度非常快。

  不仅如此,教育部门还为参与“弹性离校”的孩子,划拨了每人每年大约四百元经费的财政补贴,为推行惠民政策,可谓煞费苦心。

  但正如同“一般”总是对应“特殊”,“原则上”的后面总会跟着“但是”。目前的种种情况恰恰证明,学校对于这项措施的态度是有些暧昧的。就像秦淮区十所学校为此发出的倡议书,虽然表了态,希望老师克服困难,但也明确说老师的工作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最晚七点半到校,到点不能下班,家中也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也需要社会予以理解。

  对于校方和老师们的意见,如果只是靠强调奉献精神,或是靠教育部门的行政压力来劝服,那么,这项便民措施是否能长久,服务的质量是否能让人满意,就得打个问号。

  说到底,“弹性离校”的落实最终要依靠校方;现如今校方的态度暧昧,或许意味着有必要厘清,在这项便民服务中,学校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的,但义务教育不是24小时的。放学后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孩子谁来管,怎么照看,怎么学习,怎么玩耍,怎么辅导,怎么吃饭,理论上应该是家庭责任,是家长门的义务。双职工家庭承担这些责任普遍存在困难,这个时候,政府表示,我们不能干看着,应该提供一些公益服务,让学校和老师发挥些作用,划拨财政为确有困难的家长们分担一些,当然很好,但这只是一种分担,不能把它看成义务教育的无限扩展。学生放学后的责任主体仍然应该在家庭。否则,如果放学后也该学校来管,那么,寒暑假该由谁管呢?  

  弹性离校是由财政负担一部分成本的公益服务,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计算成本。学校的管理成本,老师的加班成本,都需要投入。划拨到每个孩子每年四百元的费用,全市合计固然不少,但分摊到每个学校每一天的可供支出却不多。更何况,老师加班也不是有钱就会心甘情愿的。

  因为把放学后的学生管理理解为学校无限责任模式的义务,家长们才会提出孩子自律习惯不好,希望老师如何如何;孩子放学晚会饿,希望老师如何如何的要求,实际上都有些苛求了。至于说“我家孩子周几周几要上兴趣班”的家长,想想看,全校那么多孩子,每个人的校外辅导时间表都不同,这将会给实际管理带来多大的困难?学校希望减少统一管理的难度,难道不在情理之中吗?毕竟,托管能把安全管好,已经就算大功一件了。

  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周几周几要带孩子去上培训班的时候,家长们怎么就能克服平常不能接孩子回家的困难了呢?还不是权衡利弊的问题罢了。

  便民福利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并不是万能的。以前有人羡慕国外的全民免费医疗,但后来也有报道出来解读其中利弊,说免费资源固然很好,但所有的免费资源都存在着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你要想获得更完美的服务,就只能到市场上购买。

  同样的,解决托管难题,本来就应该有多项选择,财政负担一部分的公益服务,只可能作为其中一个选项。与其向学校施压,不如规范监管解决市场上托管班和小饭桌良莠不齐的问题,以帮助双职工家长解决校外时间无法照看孩子的困难。另外,发动街道社区以及空闲老人来完善托管市场,不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案?政府可以像扶持老人助餐点一样,对其进行扶持,当然,这就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了。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