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场才能避免重回打车难老路|荔枝时评

2017年01月24日 15:12:1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价20元还是打不到车”“算下来价格比出租车还贵”,临近春节,针对网约车的吐槽声愈发激烈。舆论对网约车“合法化”的欣喜之潮才刚刚消退,又产生了叫车软件仍然没能解决出行难问题的质疑。这一回,很多人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网约车公司。有观点认为,几经合并与重组,网约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是垄断的趋势导致了网约车公司面对打车难问题无所作为。这种观点,看似维护市场交易,实则违背市场规律。

  理解当下出现的打车难现象,不能脱离现阶段的时间背景——春节临近,很多开网约车的司机已经回家过年,而在春运背景下,公众的出行需求不减反增。网约车供需关系的天平倾向于供给侧,供不应求是当前叫车市场的客观情况。

  一份某主要网约车公司内部人士提供的数据可资佐证:仅在1月10日到20日间,北京地区在线司机数就减少25%,呼叫订单数增长30%。与此时段高度重合的是,2015年春运1月13日开始。在运力整体紧张的春运背景下,可提供服务的网约车司机数量减少,当然会引发叫车难。供不应求的用车现状,也使得春节期间网约车业务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网约车司机更倾向于接送来往机场、车站的远距离乘客。

  与国家高度管控、坚持公益性的铁路运输不同,网约车这个纯粹由市场孕育的交通形式,既拥有市场灵活的优势,也存在市场与生俱来的缺陷。期待春运期间网约车服务水平稳定,价格保持不变,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正因为传统出租车行业受到政府高度管控,管控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才导致出租车行业的各种问题,例如乘客经常遭到拒载,以及让人不敢恭维的车内环境、司机素质、服务表现。

  很多人有一种错觉,以为网约车价格就应该固定不变,即使在春运也应该随叫随到。人们既然享受市场化的出行方式带来的舒适、边界,就不能拒绝为此所须支付的代价。用一句大俗话说,就是不能“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虽然市场的缺陷是内在的、先天的,但政府为解决市场问题所负有的职责不能缺席。目前,多地已正式实施网约车管理细则。这种管理细则,理论上应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削弱或规避网约车市场的内在缺陷。面临现阶段网约车叫车难的困局,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出台措施,激活市场活力,提高目前还在岗位上的网约车司机的从业积极性。

  比如,目前深圳有关部门宣布,1月20日起在深圳机场设立网约车专用上客通道,允许网约车到机场拉客。这种措施很快受到了旅客的欢迎。由此可见,管理的困难并非不可克服,提高管理水平的要义就是创新管理方法,让管理服务于公众,而非人为地制造更多不便。春运期间面临往返机场、车站客流激增的情况,很多地方仍然以维护交通秩序为名,禁止网约车在机场、车站提供服务,这就是面对新情况采取的一种懒政。

  社会治理的方法应当是柔性的,避免“一刀切”和“半夜鸡叫”。春节前夕,京沪两城对网约车新政的实施方法,就可以看出两种社会治理方法的区别。对外地户籍的网约车司机,北京设置了过渡期,“外地人外地车”不会立即从市场中消失,而上海等城市立即执行“本地人本地车”政策。仓促推行该政策,不仅让原本以网约车为生计的外地司机没了饭碗,给社会平添不稳定因素,也让在线司机数量陡然下降,进而影响到所有人的出行。

  网约车供不应求的局面究竟会持续多久,叫车难是否成为困扰网约车平台的新问题,在当下很难给出一个精准的预测。但是,有一个情况是肯定的,那就是公众普遍关注网约车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因为这与每一位出行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顺应民意诉求,认真、扎实地做好服务,不能迷失于管理者的小利益,而看不到出行市场的大格局。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