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12月12日开播

2016年12月11日 15:52:3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现场)

  12月11日上午,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省委副秘书长水家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青年学生代表以及纪录片主创团队一同参加首映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陈辉主持首映式。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

((省委副秘书长水家跃(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常志强(左)))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省委副秘书长水家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江苏省广电总台台长卜宇向学生代表赠送纪录片DVD光盘并合影)

  首映式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部分剧集,主创人员介绍了该片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经历。

(江苏省广电总台副台长陈辉主持首映式)

(纪录片总编导戴波介绍节目情况)

  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共五集,每集40分钟,是继《1937南京记忆》和《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连续第三年推出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是第一部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为拍摄对象的系列人物纪录片。

  片中有坚持作证30多年、曾作为幸存者代表在首次国家公祭仪式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为公祭鼎揭幕的夏淑琴,几乎全家惨遭灭门的常志强,当时年仅12岁被侵华日军强暴留下终身残疾的张秀红,整个村庄遭遇日军屠杀的幸存者苏国宝,曾经在南京安全区参与难民救助的幸存者王瑞颐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人物。他们对79年前发生的那场劫难所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

(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

  据《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总编导戴波介绍,纪录片创作前后拍摄历时近1年。创作团队在密切跟踪拍摄幸存者的同时,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档案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日本日中和平研究会查询到一批珍贵史料,并首次公布。

  同时,摄制组先后采访了美国、日本、中国的数十位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专家学者和数位纪实文学作家,请他们就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解读评论,对幸存者遭受到的严重心理创伤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揭露南京大屠杀给人们精神、心灵造成的长期伤害;并邀请了国内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学者作为历史顾问、学术顾问,参与全片的指导和创作。

(节目编导代表杜珺展示创作拍摄期间寻访到的部分文献资料)

  据了解,截至2016年11月27日,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下108人,他们在亲历了那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后,坚强而勇敢地活了下来,并将锥心的痛苦化为巨大的勇气和沉甸甸的责任。首映式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和常志强来到了现场。

  在观看纪录片部分剧集后,夏淑琴老人代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发言。

  作为南京大屠杀研究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1937南京记忆》《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和《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三部纪录片在对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进行深度挖掘方面的贡献,并在观看剧集后,指出《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在诸多方面的突破。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梅聃颖作为学生代表,表示在观看剧集后深受感动。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表示,总台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拍摄这部纪录片,并在国家公祭日前后安排在江苏卫视等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是主流媒体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今后总台将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这类节目的生产中去。

(江苏省广电总台台长卜宇发言)

  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将于12月12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22:08和江苏卫视频道17:50播出,荔枝网和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也将同日播出,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将在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播出这部纪录片。

(首映式现场观看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李晋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